【摘 要】
: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农村学校学生人数连年锐减,尤其是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变成了“空壳校园”。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它对于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其存在价值也尤为显著,包括:一是它能打通农村底部教育攻坚“最后一公里”;二是它能有效传承和传播乡土文化;三是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四是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责任优势和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农村学校学生人数连年锐减,尤其是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变成了“空壳校园”。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它对于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其存在价值也尤为显著,包括:一是它能打通农村底部教育攻坚“最后一公里”;二是它能有效传承和传播乡土文化;三是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四是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责任优势和育人使命感。因此,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长足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查阅、相关教育政策解读的基础上,选择农村小规模学校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W市X镇及周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从学校概况、师资力量、生源情况、培训提升、教学质量5个维度设计编制问卷,明晰了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在生源特征、师资配置、教学质量、教育经费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同时,为了探究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滞后及困境重重的真正致因,运用访谈法并设计访谈问题,对部分农小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分别就教育经费使用、培训提升及教育教学、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深入访谈,揭露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滞缓以及濒临撤并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并梳理出了当前制约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断崖式”下降的生源;严重失衡的师资力量;差强人意的教育教学质量;“倒挂”的教育经费等。结合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教育经费适当倾斜,保障小规模学校平稳发展;二是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培养全科型教师,力争“小而美又全”;三是创新复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资源共享、活化乡土课程等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小规模学校联盟。
其他文献
英国汉学家杜德桥(Glen Dudbridge,1938—2017)是二战后英国汉学转型期的代表人物,曾先后在剑桥、牛津大学任教,并从1994年起担任牛津大学东方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所长,为牛津大学的中国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曾同时兼任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家协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等职务,是欧洲现代汉学界的佼佼者。杜德桥致力于汉学研究五十余年,共出版专著11部,发
尽管我国社会各界已关注到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热衷体育运动往往会被家长指责不爱学习。在学校,体育课被其他主课老师占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使现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观念上以及行动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由此,若能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证明体育和学业成绩之间具有积极的正向关系,对学生形成运动意识、端正运动态度、养成运动习惯具有重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自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的民间美术资源,这些资源的诞生都离不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也面临着一个发展瓶颈,而美术教育则是传承艺术美和文化观念的重要途径,民间美术这一优秀资源应该在初中美术中得到开发应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实施,很多资源都被应用
城市工作的高节奏给年轻人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孩子的教养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城市青年普遍面临的困境,祖辈与父辈合作教养已经成为家庭育儿结构的新常态。根据米德的代沟理论,由于两代家长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根本不同,两代家长的分歧集中表现为祖辈的“经验育孙观“和父辈的“现代育儿观”的排斥对立,双方的矛盾分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合作育儿的效果。代际学习作为终身教育领域的学习方式,为不同世代人群产生交互连接搭建了桥
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洛阳方言中存在的变韵现象。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对洛阳方言各类变韵的语音形式、词汇形式及其所表达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全面描写。在对洛阳变韵现象的整理和分析后发现,洛阳方言中存在的变韵类型主要有:儿化变韵、动词变韵、形容词变韵、地名变韵和人名变韵等。洛阳方言的变韵现象类型多样,音变形式丰富。以往的研究未能涵盖所有的形式。在语音变化形式上,动词变韵和形容词变韵的语音形式基本一致;地名变
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用户体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产品或服务的体验。壮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其丰富多样的纹饰图案,高度概括的造型,强烈的色彩搭配,具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内涵与明显的地域特征。由于时代的发展,壮锦纹饰符号突破了原有的载体,以一种文化视觉符号应用于广西八桂大地的生活场景当中。通过对壮锦纹饰艺术形态的应用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壮锦载体或媒介变化的多元化与壮锦艺术形态单一化与
《一生一世,江南老》是一篇发表于2019年的网络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之间的爱情故事。行文朴实凝练,流畅自然,由于部分内容设定为古代背景,存在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表达。本论文依据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小说内容和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分析结构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再现、场景再现、语言风格再现;其中人物形象再现包括人物肖像及声音描写、心理描写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总体上来说,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而随着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儿童在与城市儿童接触的机会也在增加。研究发现,群体接触中弱势群体倾向于持有消极的元刻板印象(贺雯,2012)。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Vorauer et al.,1998)。消极元刻板印象会引发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负性情绪的激活也会
保证作为债权担保的方式之一,主要是指人保。保证制度之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在古罗马法,保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仅在罗马公民之间适用的“允诺保证”,到适用于罗马公民和外国人的“诚意允诺保证”、“诚意负责保证”,再到共和国末期的“委任保证”和“简约保证”,可见保证是罗马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担保方式。保证在中国古代也有着独特的社会土壤和文化土壤。从流传至今的汉代契约,到唐、宋、元、明
当下,社交媒体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微信朋友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景。伴随着新场景的出现,以美图为代表的新社交礼仪也应运而生。学会美图软件,掌握美颜技巧,已然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通过查阅文献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访谈,本文发现在高频次、无意识、长时间的美图社交中,年轻群体对美图软件的依赖性、盲从性增强,人们通过“献祭”身体和思想,换取美图软件美的“庇护”,悄然间,技术的主人变成了信徒,对于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