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绩预告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它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发布之前先对该阶段的业绩进行预测并披露,从而满足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这对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保护投资者权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并不准确,与实际业绩相差较大,还有许多公司在业绩预告公布后又迅速“变脸”,频繁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这极大地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与原本建立业绩预告制度的初衷相违背。这种乱象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学者研究了投资者、分析师以及监管部门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反应,但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师是否会利用业绩预告信息来评估审计风险,对存在业绩预告偏差的公司是否会采取更严格的风险应对措施,目前还少有文献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尽管许多公司的业绩预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但由于管理层选择的预告策略不同,其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具体来说,业绩预告偏差可以分为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正向偏差表示业绩预告值大于实际值,我们称之为乐观预告,反正我们则称之为保守预告,这反映了管理层不同的预告态度。同时,业绩预告也有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之分,自愿披露是管理层出于某种目的的自愿行为,而强制披露是管理层出于监管要求的被动行为。无论是乐观预告还是保守预告,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其蕴含的信息都是不同的,审计师会如何看待管理层不同的预告策略,是否会因为这些预告策略的不同而对预告偏差做出不同程度的风险应对,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09-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发生偏差是否会引起审计师的关注;第二,管理层采取的不同预告策略是否会影响审计师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反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呈正相关,业绩预告偏差越大,审计师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越严格,具体表现为更高的审计收费和更高概率的非标审计意见,这表明上市公司前期的业绩预告偏差信息会成为审计师风险评估的依据。进一步地,本文发现业绩预告策略会影响审计师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反应程度。具体而言,与乐观预告相比,保守预告会缓解业绩预告偏差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这表明审计师更倾向于管理层选择保守的预告策略。在区分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后本文发现,在保守预告的情况下自愿披露可以进一步缓解业绩预告偏差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考察了乐观预告下自愿披露是否还能发挥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在乐观预告的情况下自愿披露反而会加强业绩预告偏差对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这表明不同预告态度下自愿披露传递出的风险信息不同,审计师会对预告策略进行综合考虑。本文还根据业绩预告类型将业绩预告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以此来考察不同预告类型对业绩预告偏差与审计师风险应对的影响。研究发现,好消息会加强审计师对业绩预告偏差的应对程度。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管理层、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公司决策以及政策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全文的结构安排上主要包括了绪论、主体章节以及结语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主体章节中第一章是文献综述,系统回顾了业绩预告的相关研究以及审计师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章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章是研究设计,具体介绍了变量的选取、模型的设定以及样本的选择;第四章是实证分析,具体展示了每个假设相应的回归结果、稳健性检验结果以及进一步分析的研究结果;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包括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