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简称IC)是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小、高径比大、有机负荷高、出水稳定和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以某企业的酒精和淀粉生产废水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国内大量文献,对酒精及淀粉生产工艺、混合废水的特点和该种废水的国内外处理概况做了简要论述,对厌氧消化技术及其理论和IC反应器做了简要的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酒精及淀粉工业混合废水的生产性启动规律。根据IC反应器中有机物的降解和细胞的合成关系,建立了进料有机负荷模型Mn=M1×(1+k)n-1,并根据该模型制定了进料负荷方案。接种污泥为郑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接种后IC反应器的总固体浓度为20g/L,污泥浓度(MLVSS)为10g/L。本文分析了导致IC反应器酸化的原因,并对反应器酸化后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温度及温度波动、有机负荷、pH值及VFA的变化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因素对IC反应器去除率的影响,IC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和污泥颗粒化过程,并对其做了显微镜观察。2006年11月开始对IC反应器进行启动研究,至2007年2月份结束,历时105天。IC反应器的启动过程采用3个主要阶段进行:(1)1-5周,采用较低浓度(5000mg/L)进水且保持进水浓度不变;(2)6-10周,采用较高浓度(8000mg/L)进水且保持进水浓度不变;(3)11-15周,采用生产产生的原污水进水。整个过程采用间歇脉冲方式进水,进料时间分布为9、13、17、21点,进料流速为40m3/h,通过pH值、出水COD浓度、VFA浓度、SS浓度、温度和产气情况等条件对调试过程进行控制。如果各项指标正常,则按照进料负荷方案提高进水量和容积负荷。最后,IC反应器COD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并在反应器内部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沉淀性能良好,粒径为1-4mm的颗粒污泥。说明IC反应器已成功启动。IC反应器具有能耗小,占地省等特点,其正常运行之后不仅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为该企业废水顺利达标提供有力的保证,而且为该厂的废水处理节省了大量的能耗费用和基建投资,同时反应器所产生的沼气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IC反应器是一种高技术的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能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