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潜力与外调水高效利用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为了缓解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年来,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径流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中线工程规划时所采用的径流系列有明显的差异性,需要对丹江口水库的可调水量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随着中线工程干渠与沿线调蓄水库的连接工程陆续建成,研究中线工程沿线水库的调蓄能力,对于中线工程扩大其供水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京津冀地区的区域间发展差异造成了外调水的水量分配有可能不符合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所以确定更为合适的外调水水权分配比例对于外调水的高效利用十分关键。本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潜力和外调水高效利用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利用Mann-Kendall(MK)检验、Markov过程和游程分析对丹江口 1956-2017年入库径流的年际年内特征、趋势及丰枯变化进行研究,水库年径流序列在进入21世纪后年均减少50.5亿m3,且在秋汛期容易发生连续的枯水情况,不利于水库的蓄水和调水。②依据丹江口供水调度图,通过限制下泄流量和对冲规则优化供水调度图,分别能增加对年平均北调水量1.2亿m3和2.6亿m3;构建中线总干渠-沿线调蓄水库联合调度模型,利用河南省和河北省沿线水库对中线工程供水进行调蓄,年均充渠水量分别为2.7亿m3和1.8亿m3。③建立京津冀地区外调水水权分配模型计算三个地区最合适的外调水分配占比,模型算得北京市的配水量高于实际值,河北省的配水量小于实际值,天津市在注重高效性目标时配水的占比最高。
其他文献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应用间断有限元方法为一类特殊的板方程设计数值格式,以求达到空间上的高精度。在这个方程中,我们在基本的二维板问题上增加一个厚度的概念,并且我们也要同时考虑板在应力方向上的形变以及板在应力的法向方向的形变。我们将为这类特殊板方程的边值问题设计数值格式,并给出格式的理论误差估计,而后,利用一系列数值实验验证格式的收敛性以及精度。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将问题降至一维考
植质钵育秧盘是我校近年来研制的一种以稻草秸秆为原料配以固体胶粘剂及其它特殊物质的钵育秧盘。蒸汽烘干是一种新型的烘干技术,采用蒸汽烘干植质钵育秧盘,可显著提高植质钵
创伤性记忆是指那些由生活中较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的记忆,主要反映的是个体对创伤的认知和情绪的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记忆。创伤性记忆不仅存在于创伤性事件的亲历者之间,对于事件同一时期的非亲历者,由于其突发性和巨大伤害性,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记忆。无论是对亲历者还是非亲历者而言,创伤性记忆都是人们迫切想要遗忘的记忆。但是由于其突发性和情绪性的增强效应,使得创伤性
RV(Rotate Vector)减速器是一种新型精密传动减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强、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处。RV减速器的零件多,装配精度高,其回差通常要求在1′以内。但实际加工后的零件尺寸存在误差,装配后累积误差变大,导致国产的RV减速器装配成品率不高,无法实现批量生产。同时RV减速器还缺乏自主开发的设计软件,存在设计效率较低、开发周期较长的问题。因此,
1背景与目的目前糖尿病已然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中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约占中老年DM患者的90%,大量研究证明长期高
近年来,电力系统规模日益扩大,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带来显著效益。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发、送电服务建设的局限性使得电网维持电压稳定成为一种挑战。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多起电压崩溃事故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已为人们敲响警钟,进一步研究电压稳定内在机理、获取有效的分析和监测工具来准确评估电压稳定条件以及确定负荷稳定裕度来预防电压失稳是如今当务之急。面对复杂的电网拓扑结
本文以新闻框架理论和城市传播理论为依据,以Lexis&Nexis数据库中《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澳大利亚人》《海峡时报》四家主流英语新闻媒体中的涉汉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的内容分析和定性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开对武汉城市媒介形象的研究。第一轮取样搜集了 2000—2018年间四家报纸中所有涉汉报道,共计1315篇。在人工逐一筛选过程中发现,超过80%的样本都非有效样本。这些样本
甘肃北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的关键地区。本文选择该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三相接触线附近的薄液膜区的传热传质特性,涉及蒸发、沸腾等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许多常见现象,涵盖了微纳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目前对于固着液滴的三相接触线附近薄液膜形貌和流动特性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对于液滴混合和反应时接触线附近薄液膜的研究仍不成熟,尚未全面揭示涉及多个液滴接触时接触线附近的传热传质机理。本文以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搭建了微流动实验观测平台,使用隐逝波作为照明光源,基于隐逝
科尔沁沙地作为我国典型的荒漠化地区,如何合理地研究其冻融期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研究科尔沁沙地地下水浅埋区冻融期地下水位变化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