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中的应用 ——以首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为例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是指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平台,组织动员广大适龄公民、城乡居民家庭、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义务植树的新型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较之传统的全民义务植树范围更广、方式更便捷、形式更多样。简单来说,“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就是通过网络虚拟形式开展植树活动,实现绿化资源优化配置。随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这一新型尽责方式的兴起,加强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规划设计研究尤为重要。推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向公民提供开展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它活动的尽责场所,能够实现公民义务植树尽责常态化、多样化、规范化和精细化,逐步网络植树实体化,实体植树基地化,基地建设公园化,公民尽责常态化的目标,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工作格局,从而全面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增强公民现实体验。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分析等方法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规划设计进行研究,针对基地的功能、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了传统义务植树基地的局限性,归纳总结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相关理论和原则,提出了基地的总体规划设计思路。针对首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规划设计研究,总体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场地分析与设计构思,总体方案规划,方案详细规划与总结。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基地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地貌、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动植物资源等,为后续的功能分区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总体方案规划,将基地划分为五大功能分区,尽责抚育区、远期尽责抚育区、团体种植体验区、个人种植体验区和综合示范区,并分析了各个分区的景观特色。第三部分是基地中的互联网+建设方案,包括总体建设规划和景观要素设计,并对基地内可开展的活动进行了整理。随着我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在全国的陆续兴建,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在植树基地中的应用研究也一步步深入。首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总体规划和局部节点详细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设计成果需要实践的考验。相信,在未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人人出力,日积月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其他文献
口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交际活动,因此可以传递信息并实现交流。作为跨语言沟通的桥梁,口译至少需要两种语言和相关技能。如今,由于人际交往的频繁,口译需求非常大。随着语音识别技术,云技术和语料库的改进取得了更多成果,人们一直致力于语音翻译的开发,发挥翻译人员在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随着统计方法成为计算机翻译研究的主流,计算机翻译系统的评价得分越来越高。现在计算机口译在日常交流中做得很好,预
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20世纪70年代至今,各国研究者对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投入了巨大关注,关于前概念和概念转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之前,学生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等各种信息通道的影响,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有的和科学概念一致,有的却相差甚远。在信息技术课堂也是如此,学生并不是对科学概念一无所知,学生存在的前概念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学生脑海中存在的前概念
该论文以“新冠肺炎阴影下的难民危机”为案例,分析和探讨了英汉交替传译中的不流畅现象。本研究通过转写源语和译语来收集数据,采用对比法对典型案例不流畅的表现进行分析。论文的目的是在于发现产生不流畅现象中有声停顿、重复和首句错误的原因与解决策略。通过分析得出,译语不流畅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笔记失误、B语言能力不足、对专有名词的不熟悉以及体力不足。本文总结的应对策略包括:对不同语境中的专有名词或术语重复训练
本项目报告以《江苏省实施办法》的英译为写作基础,结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英译,分析中文地方性法规和立法文本的特点,研究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及其解决方案。本项目涉及的中文地方性法规和立法文本属法律文本类型,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兼具科技文本的文本特征。作者在切特斯曼的规范理论原则指导下,针对翻译重难点,结合翻译实例,总结出具体可行的翻译方法:在应对模糊语时
“把”字句是汉语学习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语法点,阿拉伯语并不存在与汉语相对应的“把”字句,使得埃及学生不知道怎么使用“把”字句,此外“把”字句在汉语交际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加之埃及一直是汉语学习的热门地区,故在埃及这种地区对其学生使用“把”字句习得偏误做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针对“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和二语习得研究非常多,但针对母语为阿拉伯语学生的“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很少。鉴于此研究前提,本文以
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浪潮逐渐褪去,高校的建筑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由于一些新校区在规划之初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限制条件,为了追求形式采用大轴线、大绿地、大门户的规划手法来达到校园空间、校园建筑的有序化,而这也注定了大多数新建高校校园建筑空间不够人性的结局。本文以建筑秩序作为研究对象来探求高校建筑的设计策略。论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建筑规划设计以及建筑秩序的研究概况进行研究;其次对建筑秩序的
交替传译的目标是让译员用清晰、流畅、简洁的语言将讲者的发言内容传递给听众。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发言内容以及各种现场情况的影响,译语中会出现冗余,译员表达重复啰嗦、语言不流畅,最终影响口译效果,增加听众的理解负担。本文以2020年劳工组织口译司前司长伊安·牛顿在新冠疫情时期就难民问题发表演讲的模拟会议为案例,分析梳理案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译语冗余的问题,例如无实义填充词、重复、不当修正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资源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进而影响区域的粮食安全。中国实行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止耕地流失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耕地所面临的质量有所下降的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生产要素理论、生态足迹理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基于耕地保护视角对贵州省榕江县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旨在发现榕江县在耕地使用与保护过程中
据2017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0-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女性就业人员占比达43%,大部分女性开始进入就业市场,在通勤出行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工作之余女性还承担着主要的家务活动和照顾儿童的责任,使得其日常活动出行链由于夹杂着照顾孩子和日常家务活动而变得更加复杂,活动空间也更为紧凑。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单位制度的解体,人口、居住、产业等要素的郊区化,城市交通体系的不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社区公共服务的缺位给予了社会组织的探索空间。而社区基金会具有天然的“资金池”和资助功能,对于灵活整合社区资源回应社区需求,具有其他社会组织不具有的优势。我国的社区基金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实践也显现出了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上海浦东新区的两家典型社区基金会进行对比分析,其中L社区公益基金会是其所在街道进行的首次地方性尝试,于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