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阿尔比戏剧中传统婚姻的失败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展现婚姻与家庭的主题上,爱德华·阿尔比被视为最成功的现代戏剧作家之一。戏剧中的婚姻与家庭问题实则是上世纪50年代后美国社会的缩影。先前关于阿尔比戏剧的研究,主要从荒诞派戏剧手法、心理研究、哲学研究等角度进行文本分析。然而,这些研究缺少对阿尔比不同阶段戏剧的必要整合,此篇硕士论文更专注于阿尔比戏剧作品的历时性研究,挖掘其不同时期作品与特定历史背景的相关性,更为深刻地揭示婚姻失败的必然。此外,先前有关婚姻问题的两性研究,都是在异性恋框架之下分别研究男性和女性人物,在此篇硕士论文中,笔者所运用的酷儿理论将打破这一限制,分析戏剧中出现的同性恋、跨性别性征、跨越物种之性等现象,以更广阔的视角翔实地解读出异性恋婚姻的失败。  本硕士论文从三个角度专门论述阿尔比戏剧中婚姻的失败,这三个角度也与三个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相呼应:上世纪50到60年代,上世纪70到80年代,以及21世纪。在上世纪50、60年代,阿尔比戏剧中婚姻的失败被描绘为美国梦的失败。剧中人物试图维持婚姻,以实现他们心中各自的美国梦,然而最终以充满绝望而收场。在上世纪70、80年代,婚姻的失败与死亡主题交织在一起,剧中人物渴望死亡以摆脱婚姻的责任。在2000年以后的戏剧中,婚姻看上去很完美,直到动物出现在婚姻中。剧中人物对动物表现出大胆的欲望,在酷儿理论的框架下这是一种性的可能,他们又一次没能维持住异性恋婚姻。从以上这三个角度来解构婚姻,异性恋变为了不可能。剧中人物深受异性恋婚姻枷锁的折磨,他们反抗,并且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在酷儿理论的演绎之下,异性恋婚姻变得毫无意义。
其他文献
麦家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曾获“茅盾文学奖”。拥有“中国特情文学之父”和“谍战小说之王”的麦家早几年已然在国内掀起一股“麦旋风”,他的多部作品更是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成
本文探讨的是《持家》中女主人公露丝的身份构建,着重研究家庭、自然和社会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玛丽莲·罗宾逊所倡导的个性释放与个人自由问题。本文将通过文本
中国人学习英语没有自然宽松的学习环境,英语课堂是语言输入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充分利用英语课堂的宝贵时间,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学生感知的角度出发,旨在
20世纪初的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及文化复兴运动风起云涌,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涌现出对追寻民族身份的渴求。爱尔兰文学家詹姆士·乔伊斯就是受到这股浪潮冲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颇受关注,其中,学生个性特征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尤其对语言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
情景喜剧是一种喜剧演出形式,最初情景喜剧是以广播剧的形式出现,而现在基本出现在电视荧屏。情景喜剧一般以普通场景比如寓所、工作场所等作为自己的舞台背景。一些情景喜剧
英国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被译介至中国,此后陆续有重译本和复译本出现。《呼啸山庄》作为英国文学经典,被译介至中国这样一个“异质文化”中,必然面临“二度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涉外法律事务不断增多,社会需要更多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尤其是一些政法院校。
《裸颜》是路易斯最后一部呕心沥血的巨作,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作者巧妙地重写了丘比特与赛姬的希腊神话,寄希望于拯救困惑的现代人。本文以小说的主人公奥璐儿为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