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理论来源于西方认知科学,是关于认知主体在组织信息时注意力的分配问题的理论,并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而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国外,近几十年里它的研究对象目前主要为英诗。近来,该理论也被一些国内的学者引入中国,并用于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可这些研究却极少涉及到古诗词的意境,在国内,与古诗词相关的框架理论的应用多是从诗词语言的翻译角度开展。而中国经典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代代相承,传颂不已。事实上,国内有关中国经典诗词的鉴赏多是从意境构造的或真实或想象的诗意画面着手,然却极少涉及到意境陌生化。因此本课题将当代西方认知诗学的理论应用到中国经典诗词意境陌生化的分析上,是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框架实际上是一种储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和知识建立起来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框架内储存的知识最起码会被一个语言团体中的一部分人所共有。意境可以分为框架内意境(亦称熟悉意境)和框架外意境(亦称陌生意境),前者通常可以被人们所储存的认知框架认知,后者则通常不能达到这种效果;这也是本课题将重点研究的对象,即意境陌生化。框架外意境实际上是作者为了延长认知者们对框架内意境的审美感受,增加感受的难度而故意采用反常化的方式来描写某事或某物造就的。对于与所储存的知识和经验相吻合的意境信息,人们就用传统框架来处理他们即可;若新信息与传统框架不相符,人们有必要根据文本提供的认知凸显或认知焦点转变认知视角,对规约框架进行调整或重构,使凸显的陌生意境与诗词的主旨一致以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这里,本课题将以认知诗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框架理论具体地对中国经典诗词陌生意境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等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国经典诗词的意境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让中华博大精深的诗学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以西方诗学理论和汉语实际结合提供一个切入点,推进西方诗学理论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