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钯、铂催化乙炔和H-SiCl2C(SiHCl2)(SiMeCl2)的氢化硅烷化反应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文中,我们用密度泛涵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分别在镍、钯、铂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对H-SiCl2CH(SiHCl2)(SiMeCl2)氢化硅烷化反应,进行了比较性的理论研究。在三种催化剂的条件下,该反应均经历四个步骤,即Si-H的氧化加成,H2的消除,乙炔的插入以及M-Si的还原消除步骤。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Pd(PMe3)2和Pt(PMe3)2在催化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催化原理。二者与Ni(PMe3)2作为催化剂有明显的不同。在氢气的消除过程中,由于中心金属镍、钯、铂对Si-H键的活化作用依次增加,所以在Pd(PMe3)2和Pt(PMe3)2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是经历两步的过程(分别为Si-H的氧化加成和氢气的还原消除),经过一六配位的中间体,而在Ni(PMe3)2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是经历一步的σ-交换过程,即σ-bond metathesis。在乙炔的插入过程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两步过程。一是经过乙炔直接和金属中心配合,得到三角双锥的过渡态结构,经由此过渡态,由乙炔和硅配位得到中间体,然后得到最终产物,二是先经过乙炔取代一个PMe3,得到四配位的中间体,然后乙炔和硅配位,最后经过解离下PMe3重新配位,得到所需产物。在乙炔取代的过程中,仍是提出两种机制,即缔合机制和解离机制。缔合机制,即先经过乙炔和金属中心的直接结合形成三角双锥的结构,然后PMe3解离,得到平面结构。解离机理即是先经过一个PMe3的解离,形成稳定的T型结构,然后由乙炔配位上去得到稳定的平面结构,再经过乙炔与硅的配位得到目标产物。对整个反应过程的比较得出,三种催化过程的决速步骤均为氢气的还原消除过程,经各步过程的能垒比较得出镍作催化剂时的路线,以及钯和铂的反应机理过程,钯和铂显示更加相似,这与它们的电子结构相关,通过镧系收缩效应,使得他们的性质更加相似。在以上三种催化剂的条件下,其决速步骤均为氢气的消除步骤。
其他文献
本论文简述了正离子自由基作为一种常用的单电子氧化剂的化学性质和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以及1,3,5-三取代的吡唑类化合物研究价值和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对溴三苯胺六氯锑酸
在当前我国所颁布的劳动法当中规定,仅仅劳务双方所签署的劳动合同才是一种两者之间所建立劳动雇佣关系的有效法律基础。然而,在当前国内大多数劳动合同制度并没有得到普遍的
超声对溶液性质影响的研究是近年来超声技术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和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目前该项研究仍处于实验初级阶段,尚存在诸多不足。文献报道显示其实验研究多停
钇系超导体是高温超导材料中研究最多和应用最为广泛的超导材料之一,受到普遍关注。其中GdBa2Cu3O7-δ超导体以其具有较高的临界温度、较大的无阻载流能力和较强的磁通捕获能
目的:本文在总结纳米TiO2光催化剂改性进展的基础上,确定了以S元素掺杂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新的合成方法或合成原料,来优化控制改性纳米TiO2的微观结构(掺杂离子的价位
CF4、NF3等全氟化合物(Perfluoro compounds)被广泛用作半导体工业的蚀刻气和清洗气,具有极高的温室效应潜值(GWP),如CF4的GWP为CO2的65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长达50000年。无水条
近年来环保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有机反应中固体酸代替液体酸催化是实现环境友好的一条重要途径,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已广泛应用在多种重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猪瘟疫情屡次见诸报端,并呈现为高频率、影响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猪肉及其制品是我国居民消费量最大的动物蛋白质,非洲猪
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中,通过调控有机-无机界面可以实现两种组分的优势互补,从而得到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材料,因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对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
本文建立了鲁米诺-二氧化氮气液化学发光反应体系,设计了零空气发生器和动态配气系统,优化了鲁米诺-二氧化氮气液化学发光反应的实验条件,确定了鲁米诺浓度、pH值和亚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