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VA及传统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6982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浅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是周围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隐静脉与深静脉交汇处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流反流至大隐静脉,使大隐静脉呈迂曲走行。症状包括下肢的浅静脉迂曲扩张,腿部诉乏力不适,行走或久站后沉坠不适,肢端肿胀伴疼痛,皮肤呈营养性的改变,浅静脉迂曲处溃疡等,严重时可引起身体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肢浅静脉曲张因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引发的身体和心理疾患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下肢浅静脉曲张,治疗的手段有传统手术即传统静脉剥脱术以及近年来新开展的CHIVA(Conservative and Hemodynamic Correction of Venous Insufficiency,CHIVA)手术,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可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选择更多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数据基础。目的:比较CHIVA手术及传统静脉剥脱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9月份至2020年9月份行CHIVA手术的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CHIVA组,选取同期行传统静脉剥脱术的76例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及CEAP分级上与CHIVA组无统计学差异)为对照组,患者术前均已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和(或)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方式下患者的术前CEAP分级,术前患者症状、体征,术后电话随访手术效果、病情转归、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99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均为符合诊断标准C2期以上患者,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后,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患者,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两种术式操作过程及相关风险,23例患者进行CHIVA治疗,76例患者行传统静脉剥脱术治疗,CHIVA组性别组成(男17例,女6例),年龄(57.57±12.86)岁,住院天数(6.69±0.68)天,剥脱组性别组成(男47例,女29例),年龄(56.95±10.16)岁,住院天数(9.43±0.85)天,两组患者CEAP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对99例手术患者行随访观察,进行随访的时间为手术后的6个月。CHIVA组失访者2例,剥脱组失访者4例;CHIVA组术后色素沉着维持或变浅者3例,占13.0%。剥脱组术后色素沉着变浅者12例,占15.7%。CHIVA组术后血肿者0例,占0.0%。剥脱组术后血肿4例,占5.3%。两组患者出现的感觉异常主要包括患区部位瘙痒、电击样疼痛、发麻、结节样异物感、下肢坠胀不适感,CHIVA组感觉异常持续存在者为6例,无加重病例。剥脱组感觉异常持续存在者为21例,占27.6%,加重2例,占2.6%。溃疡迁延或新发CHIVA组为0例,剥脱组无迁延不愈者。曲张复发CHIVA组为0例,占0.0%,剥脱组7例,占9.2%。夜间痉挛者CHIVA组0例,剥脱组1例加重,3例偶发痉挛,占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静脉剥脱术相比、CHIVA手术在在感觉异常等术后不良反应、色素沉着范围变化、溃疡改善以及等情况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方面,术后血肿及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两组手术P<0.05,认为两组手术术后血肿发生及曲张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CHIVA手术安全、有效,可将CHIVA手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手段选择之一并适宜推广。CHIVA手术住院时长显著优于传统静脉剥脱术,同时适用于此前行过下肢曲张手术治疗、近期行其他重大手术者,可作为静脉曲张治疗方式的补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皮质骨通道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CBT)在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效果,为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80例经保守治疗表明结果无效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上述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观察组(CBT组)取后正中位切
背景:开放式椎间盘切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但微创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熟的微创手术技术。这是一种新兴的手术,近年来被广泛接受。报道的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成功率约为90%。而对于这两种手术在单一环境下的结果与比较研究一直缺乏,因此我们设计并开展了一项研究来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目的:主要的参考指标为:显微内镜和开放式椎间盘切除术组
背景:自九十年代起,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就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生活的全球性疾病,具有高致残率[1,2]。因慢性腰痛病因复杂,约有85%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1],传统的康复治疗如理疗、按摩等有利于疼痛的缓解,但是疗效难以持久。随着康复的发展,逐渐认识到从中枢层面的运动模式(Motor Pattern,MT)角度来解读和治疗腰痛,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3-6]。慢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应用带指背神经的指动脉背侧终末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采用携带指背神经的指动脉背侧终末支逆行岛状皮瓣及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采用携带指背神经的指动脉背侧终末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9例20指作为观察组,并将
目的:髋臼骨折(Acetabular fractures)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有手术需求的患者数量也大大增加。然而,因其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且经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同样也很高。本文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髋臼T型及横断骨折前、后柱移位距离,对比分析前、后柱移位差异,总结骨折块的移位规律。方法:连续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从2015年5月到2019年5月共49例髋臼T型及横断骨
目的:探讨血清miR-129和miR-205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54例CKD非透析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结果将入选的CKD患者分为无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维持及术后镇痛对老年非心脏大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通过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择期接受非心脏大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T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入选标准:1)年龄≥65岁;2)接受择期非心脏大手术;3)预期手术时间≥2小时。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
目的:制备氯胺酮致发育期神经毒性模型小鼠,研究丁苯酞对神经毒性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出生7日龄的健康C57/BL6小鼠44只,按照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丁苯酞低剂量组(L组)、丁苯酞高剂量组(H组)。K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L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丁苯酞80 mg/kg,H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氯胺酮75 mg/kg+丁苯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于面部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防治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各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A型肉毒毒素防治面部增生性瘢
目的: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常常由于踝关节扭伤、踝关节骨折等原因造成,从而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周围疼痛、肌力下降、异常步态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来解决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问题,让患者制动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属于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周期较长,患者难以坚持,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缓解较慢,患者不易获得满意的结果。而对于手术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