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MLL4在胃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相关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35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寻找新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靶点至关重要。混合连锁白血病因子(Mixed Lineage Leuemia factor,MLL)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1—3],其基因表达不仅存在于各种造血细胞中,同时见于多种实体瘤组织细胞[4-7]。组蛋白甲基化酶在染色体修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命过程,其突变与异常表达所引起的多种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正在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MLL家族蛋白(MLL1、MLL2、MLL3、MLL4、SET1A、SET1B)是一类特异性针对H3K4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其活性依赖于C末端的保守SET结构域。己证实,mll基因重排参与多种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2],mll4基因在神经胶质瘤和胰腺癌组织细胞中存在过度扩增和异常表达的现象[8]。然而截至目前,关于MLL、MLL4蛋白在胃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异常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罕有报道。本研究通过组织微阵列与免疫组化实验技术,对胃恶性肿瘤(胃腺癌为主)及胃癌癌旁组织中MLL、MLL4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首次探讨了它们各自的过度表达与胃恶性肿瘤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与胃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免疫标记物。  方法:运用山东省立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搜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胃肠外科施行胃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病例约534例,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得患者术后治疗情况与预后信息,最终得到随访资料可用的病例242例,于病理科获取术后标本蜡块,制作成组织芯片。为保证研究变量的一致性,筛选入组的患者未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详细核对患者信息,根据山东省立医院术后病理报告,其中胃恶性肿瘤组织共190例,随访资料完整者180例,绝大多数(179例)为胃腺癌,其中2例为腺癌伴神经内分泌组织,1例为胃鳞状细胞癌,胃癌旁组织共41例,胃间质瘤组织9例,慢性胃溃疡组织2例。运用两块相同的组织芯片,分别行MLL、MLL4免疫染色,检测242例组织中MLL、MLL4蛋白的表达情况。MLL及MLL4组织染色情况的判读及评分由2名病理科医师单独进行,他们不了解组织对应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判定借鉴改良的IRS评分方法,最终评分综合染色强度及阳性率两项指标进行判定,根据MLL组织染色最终评分分为MLL过表达、MLL低表达或阴性两组,根据MLL4组织染色情况分为MLL4过表达、MLL4低表达或阴性两组。运用SPSS(23.0Mac版)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LL、MLL4的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MLL的表达情况、MLL4的表达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术前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等因素对术后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时运用了Kaplan-Meier法和log-rank统计检验分析,同时绘制MLL、MLL4表达分组的生存曲线,影响术后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获得,应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法分别对比MLL、MLL4在胃癌组织与胃癌旁组织、胃间质瘤组织、慢性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1、在180例胃恶性肿瘤细胞中,MLL的过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部分癌细胞核呈现MLL低表达,无细胞膜表达;不同的是,癌组织的胞浆与胞核均有MLL4的过表达,分布情况以胞浆为主,细胞膜未发现MLL4的表达。在41例胃癌旁组织中,部分组织胞浆呈现出MLL、MLL4的过表达,少量组织胞核呈现MLL4的过表达,包膜未发现MLL与MLL4的表达。9例胃恶性间质瘤组织中,MLL、MLL4在部分组织胞浆成过表达,胞核低表达。2例慢性胃溃疡组织中,1例慢性胃溃疡组织细胞胞浆呈现MLL4过表达。  2、对于180例胃恶性肿瘤组织,发现,患者的发病年龄影响MLL4在胃腺癌组织胞浆中的表达。MLL4在胃癌组织细胞核中的过表达、MLL在胃癌组织细胞浆中的过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表达程度更高的组织病理上对应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分期,提示MLL、MLL4在胃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与胃癌的肿瘤侵袭性相关。  3、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对照胃癌与癌旁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论是MLL还是MLL4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MLL、ML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胃癌癌旁组织,提示MLL、MLL4的免疫组化检测或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4、Life Table预后分析:存在MLL细胞浆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41.0%,对比MLL细胞浆低表达或阴性者的结果48.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存在MLL4细胞浆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44.5%,对比MLL4细胞浆低表达或阴性者的结果40.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MLL4细胞核高表达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42.1%,MLL4细胞核低表达或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3.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有关。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数量过多是术后胃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MLL、MLL4的过表达或许不是胃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1、与癌旁组织和胃良性疾病组织相比,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MLL4在胃腺癌组织中呈现出明显的更高的表达水平,提示MLL、MLL4的免疫组化检测或许可以协助临床上胃癌的诊断。  2、MLL、MLL4在胃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过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MLL、MLL4的高表达预示更多的肿瘤淋巴结转移,提示MLL、MLL4的过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相关。  3、本研究未充分论证MLL、MLL4在胃恶性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是否直接影响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但发现其高表达与更多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胃癌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MLL、MLL4的过表达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值得大样本实验进一步探讨。  4、术后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胃癌手术方式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术前肿瘤标志物状态无关,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数量是影响术后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之初,正处在历史嬗变中的我国基础教育,加快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课改实践中如何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特点,让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平台。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
写于载氢光纤上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经过高温退火后 ,对其进行紫外均匀曝光能够有效改变其耦合特性。随着曝光量的增加 ,其共振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共振峰强度先增大继而减小。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10-01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的活动之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占幼儿园的活动时间比例较小,但它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从我国现在幼儿园的师幼比来看,集体教学活动能经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次,集体教学活动能集中锻炼教师的多种专业技能,而教师又可将习得的教学技能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3-02  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则体现为任务设计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课堂更开放、更灵活、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我们的的教学更有效,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是关键。任务设计要合理,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实际。  1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存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也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本文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课前、课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为切入点,研究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