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也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本文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课前、课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为切入点,研究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0-01
  目前,新课改正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又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次,面对现有大部分学校每班每周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实际,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学得快乐,学有所成?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为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谈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的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平时开展的有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转变教师的角色,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协作者和促进者,变教学管理者为情感的支持者……这些主要是为了转变教学观念,但在转变教学观念中,也要转变教师教育的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一定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这时,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
  2 课前优化教材,适当重组教材
  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特点虽然是内容浅显,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时代感强,但每一个课时一个知识点,知识点显得过于零碎,而且目前,大部分学校每班每周才开设一节课。所以学生即使对知识点掌握了,都不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何在,从中找不到乐趣。许多时候,学生学了后面知识,就把前面的知识给丢了,教学起来老觉得“青黄不接”。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课前必须优化教材,适当重组教材。
  3 课中灵活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唯有革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和提升。
  3.1 改变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采用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复合活动,教学方式要由单向型向双向型、多向型、成员型转变。合作学习教学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生生之间的关系拓展上,突出师生互动的潜在意义。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小组活动是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占有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以“学科整合”为载体。 “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注意任务的情景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有针对性。同时,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最终形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
  以“学科整合”为载体,即在教学中注重与各学科知识的建构,将学科知识元素有效地融入到技术元素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3 注重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比较大,适当采取分层教学比较有效果。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主要通过历届学科竞赛辅导或奥赛辅导进行能力提升,使其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相互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练习“立足本土”,深化“校本研究”
  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课堂练习能“立足本土”,学生更加有现实感,更有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用计算机画画》一章中,先后选用了《清洁校园,美化环境》、《美化珠江两岸》……这些实例,学生既熟悉又积极。在教学中发现,深入开展“立足本土”的实例训练,效果更高效,同时也可促进“校本研究”。
  在实践研究中,我认为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性,首先应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小这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必修课;其次,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自动出发,以“任务驱动兼学科整合”,让课堂充满动力和活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使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主编.教育技術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付德梅.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沂南第一中学
  [3] ahneoahbu.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百度文库.2010-09
  [4] 朱慕菊主编.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百度文库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37-02  目前,我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5P”教学模式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Progress)。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班额大,两极分化严重,难以把握教材,开展有效教学活动难。那么如何在大班
【摘要】21世纪之初,正处在历史嬗变中的我国基础教育,加快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课改实践中如何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特点,让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平台。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
写于载氢光纤上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经过高温退火后 ,对其进行紫外均匀曝光能够有效改变其耦合特性。随着曝光量的增加 ,其共振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共振峰强度先增大继而减小。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10-01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的活动之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占幼儿园的活动时间比例较小,但它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从我国现在幼儿园的师幼比来看,集体教学活动能经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次,集体教学活动能集中锻炼教师的多种专业技能,而教师又可将习得的教学技能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3-02  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则体现为任务设计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课堂更开放、更灵活、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我们的的教学更有效,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是关键。任务设计要合理,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实际。  1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