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固体废物呈现出产量日益增加,成分逐渐复杂,有害物质不断增多的特点,对城市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面对严重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垃圾源头分类体系;而在我国,垃圾分类研究起步较晚,曾于2000年对北京、上海等八所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尝试,但都失败了。由此可知,目前效仿国外的垃圾源头细分类模式在我国无法推广,必须探索出一种新的垃圾处理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家庭—小区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居民参与家庭垃圾粗分类的意愿,并通过跟踪实验研究了居民参与家庭垃圾粗分类的实际情况,以此分析了居民参与家庭垃圾粗分类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国内相关研究和国内实际情况,在对小区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之后提出了家庭—小区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的工艺流程,并从技术上分析了可行性;最后,通过对居民干湿垃圾的量进行跟踪统计之后,对干垃圾进行了分类,了解干垃圾的组分与重量,以此来预测该小区未来五年的总量和可回收组分的量,并通过走访九龙坡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获取了当前九龙坡区垃圾处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相关费用以及通过走访小区附近废品回收市场,获取当地废品回收的种类、方式和价格,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之后,通过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家庭—小区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检验了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小区居民参与家庭垃圾粗分类的意愿强烈,提供条件参与率高达95%,居民参与家庭垃圾粗分类的行为表现良好,居民配合程度、干湿垃圾辨别能力、坚持程度比例依次为75.8%、76.8%、68.2%;在该小区构建家庭—小区相结合的垃圾处理模式技术上具有可行性;若该小区采用家庭—小区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五年可以创造149.75万元的国民经济效益,且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但从企业财务效益分析来看,若得不到政府扶持,有企业经营此项目,五年将亏损37.88万元,因此无法实现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