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作为一个高频语素,义项众多,构成的“气”类词数量庞大。“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自然、哲学、医学和美学等不同领域。由于字典辞书中对“气”的义项分类过于繁杂,对于外国学习者而言,难度较大。所以,笔者尝试从文化角度切入,将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的“气”类词划分为一类,构建不同的词汇网络。首先,本文对“气”字进行了探源,并对它的义项引申过程做出推测。其次,本文从哲学、中医以及美学三个方面介绍了“气”的文化内涵,并将“气”类词划分为“自然之气”、“哲学之气”、“人体之气”、“美学之气”四大类。接着,本文阐述了整体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两极思维对“气”类词构词的影响,分别考察了文学、医学和哲学作品中“气”类词的英译,然后从思维方式和词汇缺项的角度对学习者学习“气”类词和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建议。最后,本文阐述了“气”类词的教学原则,包括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课堂内外结合的原则;列举了三种教学方法,包括建立词汇网络、文化导入教学和对比分析教学;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案例设计。本文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气”的文化内涵和汉语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识记词汇,学会通过构建词汇网络的方式来记忆同素词。与此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对外汉语教师实现词汇教学和文化导入相结合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