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解毒法防治胃癌复发转移作用及对凋亡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gastric cancer)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减少或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目前胃癌研究领域中最迫切的课题。导师孙桂芝教授是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战线著名的专家,特别是在治疗以胃癌为主的消化系统肿瘤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近40年治疗肿瘤患者达50余万人次。本论文在对胃癌及肿瘤转移认识的历代大量文献梳理基础上,对导师防治胃癌复发转移方面的临床经验,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了深入挖掘,并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为载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TUNEL、AV-PI、Realtime RT-PCR、免疫组化(IHC)等技术,从整体-细胞-基因分子-信号传导等层次,深入探讨了健脾益肾解毒法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理论依据和导师临床治验的科学内涵。 一、理论研究 1 历代医家著述对后世胃癌及肿瘤转移中医治疗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祖国医学对胃癌及肿瘤转移的认识历代文献梳理,可以看出,中医对这类病证的认识分为五个时期,(1)春秋战国以前为萌芽时期,此时虽没有具体到对于胃癌及转移的认识,但对于相关病证已有初步的认识。(2)春秋战国至东汉末年,为初步形成时期,对于胃癌相关的症状,病因与发病,诊治与预后的有了一定的认识。(3)晋、隋、唐是研究与发展时期,关于胃癌相关病证的体征上有了更深一步的描述,治疗上出现了更多的方法。(4)宋金元是充实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诸多医学流派,也产生了很多学术观点,充实了胃癌相关病症认识。(5)明、清是一个系统与初步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前人观点的系统记载的著作,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临床运用上都达到了系统与初步完善的程度。充分挖掘祖国医学文献这一宝库,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现代中医胃癌转移辨证论治规律并指导临床实践,将对当代胃癌转移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导师孙桂芝教授防治胃癌复发转移学术经验 导师根据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的指导思想,结合胃癌术后患者“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1)倡导以健脾益肾解毒为主的治疗大法,遣方用药攻补兼施;(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LNT)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
目的:建立白益母草定性定量方法,以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白益母草质量。方法:采用化学和薄层色谱法对白益母草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别;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移植源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收效甚微、效果不佳。独立董事既未能改进公司的内部治理、减轻内部人控制的不良局面:办未能在制约控股股东不当行为、
Survivi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肿瘤最相关的特异性蛋白,其在几乎所有人类肿瘤中的表达都是上调的。由于它在肿瘤恶性程度方面的可上调性和在肿瘤的凋亡、增殖、血管新生方面的
增译法又名"增益"法,有时又称"增词"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它包括语法性增译、目标性
目的对DZDS提取物进行小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灌胃给药2周长期毒性试验,为该供试品的安全性和深入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将7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溶媒对照
耶林提出的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各国的立法和判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各国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立法上先后予以确认,各国法学家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也
随着服装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服装个性化、适体性要求的提高,服装的生产周期和量身定制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服装MTM生产模式应运而生。而要建立服装量身定制系统,GB/T 1
从逻辑框架上看,中国近代佛教呈现寺僧、居士、学者三种形态,分别以卫教、弘法、济学为重心;知解、信行两种方法;通经致用、探赜索隐两条道路;哲学、历史、科学三个领域。就
为了研究钢纤维混凝土作为刚性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受力性能的改善,设计制作了1个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试件及1个带刚性铺装的钢桥面板试件。通过静力试验,考察了桥面板在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