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高阶思维的重要组成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符合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笔者旨在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各维度的特征,提出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笔者通过收集文献,研究和分析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类型和特征等。结合2017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分析创造性思维和生物核心素养以及课程目标的内在联系。(2)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手段,自编《高中生物教师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对110位来自广东和重庆的高中生物教师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的主题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3)以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当前存在的教学短板,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并予以实践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笔者预测试《威廉斯创造性思维倾向性测量》,在确定其信效度良好的情况下,结合自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表》,对授课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等工作,收集并分析数据,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工作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4)通过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原则的分析,总结出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适配性原则等,然后结合生物教材栏目和教学环节的分析,并提出了布置差异化作业、实验教学无领导化、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1)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倾向性和能力普遍偏低;(2)布置差异化作业、实验教学无领导化、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倾向性有促进作用;(3)布置差异化作业、实验教学无领导化、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提高作用;(4)适当延长教学周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笔者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工作提出自身教学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建议: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性作用;优化教学模式,将生活例子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上引入生物模型制作等。
其他文献
学习改革开放史,应明确改革开放发生的原因、理清改革开放演进的过程、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揭示改革开放蕴含的经验。改革开放的发生是国内和国际、党和人民、中央与地
介词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类,学界关注较多,但是对于双音节介词,特别是“X着”类双音节介词的研究,目前尚且存在关注度不够和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本文以“沿着”“顺着”“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要让"每一个人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司法制度进行顶层设计,作为我国司法制度核心之一的检察制度也面临重大改
会议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农药使用大国和加工大国。长期以来,农药在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农业病虫害、保证农作物产量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农药滥用和乱用现象日趋严峻,引发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过量的农药使用会产生以下危害:容易危害农业生产者自身健康状况;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圈造成不可逆的污染;此外,由于农药残留导致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脂肪酸作为人体必不可缺的物质之一,不但能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还能预防癌症、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等。但过多地摄入脂肪酸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会增加患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此外,还易引起肥胖。脂肪酸不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只能通过食物供给,因此,为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对膳食中的脂肪酸含量及居民的摄入量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位论文中,我们首先通过对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中得到的脂肪酸含量数据
晶间应力腐蚀是一种十分特别的腐蚀类型,金属材料发生晶间应力腐蚀开裂前没有明显征兆,材料一旦开裂往往产生灾难性后果。黄铜是一种常见的二元合金,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电网建设投入在整个电力建设投入的比重逐年持续增加,电网建设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投资比例的逐步转变也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环境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包括空气、地下水等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受到威胁。同时,人们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加
随着工业三废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生活污水的不断排放和矿产资源的开采,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由于土壤对重金属污染物具有累积富集作用,这些重金属污染物可经水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对外教育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自2016年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印发以来,各部省协同不断推进,高校参与不断深化,平台建设不断增强[1]。截至2018年,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到50万人次。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的表现与形象的不仅代表着其自身,同时代表着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教育方面的成效。因此研究来华留学生相关报道,分析其在国内媒体中的媒介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