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S环境下黄铜晶间应力腐蚀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晶间应力腐蚀是一种十分特别的腐蚀类型,金属材料发生晶间应力腐蚀开裂前没有明显征兆,材料一旦开裂往往产生灾难性后果。黄铜是一种常见的二元合金,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耐磨性能,往往被广泛应于精密仪器、船舶零件以及枪炮弹壳制造业。但是,黄铜在硫化氢环境中容易发生晶间应力腐蚀,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应力腐蚀研究只能通过拉伸实验再现腐蚀过程,表征腐蚀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推断应力腐蚀机理。实验研究难以从电子、原子层次对应力腐蚀机理作出系统深入阐释。量化计算在化学反应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第一性原理拉伸实验的顺利开展使量化方法模拟晶间应力腐蚀机理成为可能。为了从电子和原子层次获得黄铜在H2S环境下发生晶间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晶界、元素偏析、腐蚀粒子吸附分解、H+渗透对黄铜的影响规律,采用第一性原理拉伸试验测试了多因素影响下黄铜的力学性能,经研究和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结论:构建了黄铜∑5(210)/[100]晶界模型,并通过计算表面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构分析和电子特性分析表明:晶界具有更加混乱的原子排布,能形成电子密集区和电子稀疏区,原子/电子稀疏区是导致黄铜抗拉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通过计算偏析能,分析了Zn元素在黄铜晶界发生偏析的位点和浓度,偏析晶界电子分析表明:Zn元素原子半径小、与Cu的相互作用弱,偏析后能缓解晶界电子聚集,从而导致黄铜抗拉性能降低;其次,分析了理想黄铜表面、理想晶界表面、偏析晶界表面的吸附位点,研究了H2S、HS-、S2-、H+在三种表面的吸附规律,研究表明:H2S吸附在理想晶界的4号顶位最稳定,HS-吸附在理想晶界的2号洞位最稳定,S2-吸附在理想黄铜表面的洞位最稳定,H+吸附在偏析晶界的1号洞位最稳定,S2-吸附能增加黄铜抗拉性能;H2S在三种表面分解的过渡态计算表明:相对于理想黄铜表面和理想晶界,H2S在偏析晶界分解的反应能垒更低,反应更容易发生;H+的渗透研究表明:H+渗透后夺取金属成键电子,降低黄铜抗拉性能,晶界处较大的孔道和Zn元素在晶界偏析有利于H+的渗透。通过第一性原理拉伸测试确定了黄铜晶间应力腐蚀的有害因素有:晶界、偏析、H+渗透,有利因素为硫化作用,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各因素对黄铜晶间应力腐蚀的作用机制。因此,本文研究对采用第一性原理探究其他合金的腐蚀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增长逐步转向中高增长,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压力越来越大。财务风险防范以财务风险评价为基础。只有通过评价,认识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才能更有针对的制定风险防范建议。富安娜作为我国知名的家纺企业,行业内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富安娜
醋酸棉酚在医疗和工业方面有很重要的用途,在男子节育,治疗更年期妇女病,抗结核,抗肿瘤和抗病毒等方面上有一定的功效。棉酚的制备可以从棉仁粉,棉籽饼粕和棉籽油皂脚中得到,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点之一。老人生活以及社会公共资源有限等问题逐渐凸显,养老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压力。为缓解养老压力,解决养
磁制冷作为一种高效绿色制冷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已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NaZn13型La-Fe-Si基磁制冷合金以其居里温度可调、大磁热效应、小滞后、无毒和低成本等优势被认
针刺碳/碳(C/C)复合材料在超高温环境下仍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在飞行器制作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不可或缺的材料。针刺C/C复合材料应用在热
学习改革开放史,应明确改革开放发生的原因、理清改革开放演进的过程、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揭示改革开放蕴含的经验。改革开放的发生是国内和国际、党和人民、中央与地
介词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类,学界关注较多,但是对于双音节介词,特别是“X着”类双音节介词的研究,目前尚且存在关注度不够和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本文以“沿着”“顺着”“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要让"每一个人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司法制度进行顶层设计,作为我国司法制度核心之一的检察制度也面临重大改
会议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农药使用大国和加工大国。长期以来,农药在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农业病虫害、保证农作物产量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农药滥用和乱用现象日趋严峻,引发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过量的农药使用会产生以下危害:容易危害农业生产者自身健康状况;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圈造成不可逆的污染;此外,由于农药残留导致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脂肪酸作为人体必不可缺的物质之一,不但能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还能预防癌症、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等。但过多地摄入脂肪酸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会增加患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此外,还易引起肥胖。脂肪酸不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只能通过食物供给,因此,为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对膳食中的脂肪酸含量及居民的摄入量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位论文中,我们首先通过对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中得到的脂肪酸含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