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当时国内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陆续有一批企业赴港上市,之后待国内资本市场逐渐发展,这类企业又再次回到内地A股市场上市获得融资,此外部分已在A股成功上市的大型企业也选择再次在港股挂牌上市,因而有了一批特殊的A+H股双重上市公司。由于这类公司A、H股均来自于同一家公司,公司股票价格基本面、盈利状况等都是相同的。从理论上讲,这类公司A、H股股价的长期趋势是一致的,即使两者股票价差短期出现偏离,仍具有均值回复的趋势。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港股是机构投资者占优势的规范市场,而A股的散户市场特征仍非常明显。两个市场股价反应市场信息的能力、定价效率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存在着AH股价差偏离均衡的情况,也就存在着配对交易的机会,当AH股价差偏离均衡到一定程度时,即表示可进行配对交易。2010年广泛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打通了做空A股获利的道路,为配对交易在我国A股市场的实施提供了机会,而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代表我国证券市场开始与国际发达证券市场接轨,为AH股进行配对交易提供了现实可行性。本文基于协整理论的基本思想,研究在AH股中运用基于统计套利的配对交易方法,首先筛选剔除部分AH股公司后,确定沪市拟配对公司60只,深市17只,通过平稳性检验发现拟配对公司AH股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确定沪市17家、深市5家公司AH股价格序列间具有协整关系。在模拟配对交易阶段,本文以协整回归模型为基础确定配对交易资产组合头寸,按照本文设计的交易建模策略进行模拟配对交易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1)我国A+H股上市公司的A、H股之间存在配对交易的机会且配对交易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率。配对交易策略回测结果显示无论是样本期内还是样本期外,沪深两市的配对公司均发生了配对交易。沪市17家A+H股上市公司样本期内的平均胜率为72.94%,平均交易16.29次,计成本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1.93%,配对交易平均持有时间13.61天。与同时期沪深两市股票的收益率对比可以发现,在A股股市动荡期间配对交易策略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且能够获得超额收益。样本期外配对交易的平均胜率为58.5%,计成本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2.11%。深市5家A+H股上市公司样本区间内平均配对交易次数为20.8次,计成本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7.51%。样本期外,平均配对交易次数为12.4次,计成本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5.30%。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沪市还是深市的A+H进行的模拟配对交易,其年化收益率均显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年化收益率,说明A+H股上市公司的A、H股之间是有配对交易的空间的,本文采用的配对交易策略能够有效的捕捉A、H股5分钟价格序列间的配对交易机会且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率。沪市和深市的A+H股公司配对交易情况比较而言,深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配对交易次数和交易的收益率均高于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其原因应该在于与上交所的股票相比,深交所上市的股票平均市值更小,交易及投资者的活跃度水平更高。(2)随着互联互通机制实施的时间越长,潜在的配对交易机会和收益率会降低。沪市17家A+H股上市公司在研究期间内平均的配对交易次数分别为16.29次、9.88次、8.59次和5.29次,计成本和费用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1.93%、15.63%、13.13%和7.58%。由模拟配对交易结果可以看出其基本遵循本文的研究假设,即实行配对交易的时间越长,配对交易的机会越少,配对交易的收益率越低。沪市配对交易结果表明,配对交易的执行一定程度上会促使股票价差回复均衡状态,使得潜在的配对交易机会和收益减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配对交易策略运用于A股和H股市场,分析研究互联互通机制下AH股是否存在配对交易的机会以及配对交易策略的获利性等问题,并为监管者们提出相关的建议。目前我国量化交易刚刚起步,同时互联互通机制也才实施三四年,对于A、H股市场现有的投资者而言,尤其是对于追求低风险和资金安全的投资者来说,本文的配对交易策略研究能够他们提供配对交易的参考,并指导配对交易策略在两地市场间的跨市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