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非胃代食管手术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癌,颈段食管癌,食管、胃双源癌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非胃代食管手术在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病例资料为依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20年02月11例行非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患者(非胃代组)以及同期行残胃代食管术5例食管癌患者(残胃代组)的临床资料。16例食管患者中,颈段食管癌2例,胸下段食管癌侵及胃7例,食管、胃双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非胃代食管手术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癌,颈段食管癌,食管、胃双源癌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非胃代食管手术在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病例资料为依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20年02月11例行非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患者(非胃代组)以及同期行残胃代食管术5例食管癌患者(残胃代组)的临床资料。16例食管患者中,颈段食管癌2例,胸下段食管癌侵及胃7例,食管、胃双源癌3例,胃大部分切除后发生食管癌3例,全胃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癌1例。7例行全胃切除,空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2例颈段食管癌行吻合血管空肠间置代食管重建消化道,2例行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5例食管癌患者行残胃代食管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术后淋巴结和食管切缘的阳性率,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生存情况。利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2000年—2019年发表在CNKI、Wanfang、MEDLI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空肠、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检索,总共有13篇文献纳入研究,所记录的1003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均完成手术。非胃代组在手术时间上比残胃代组长(407±92min vs 200±76min,p=0.01),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总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非胃代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较残胃代组高(45.5%vs20%,p=0.588),但是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其中非胃代组中,肺部感染3例,贫血4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1例失血性休克治疗不佳,自动出院后死亡;残胃代组中,有1例肺部感染。两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瘘、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及心脏相关并发症。非胃代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有5例,淋巴结阳性率为45.5%,食管切缘阳性有1例,发生率为9.1%,术后有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20%。随访情况,非胃代食管患者1年生存率为66.7%,3年生存率为53.3%,与残胃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文献复习:本研究纳入了2000-2019年收录的1003例患者行结肠、空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患者,其中行结肠代食管术884例(88.1%),空肠代食管术119例(11.8%);手术患者性别比例以男性居多,男性658例(65.6%),女性221例(22.0%),未知124例(12.4%)。患者年龄在34-90岁,平均年龄60.1岁。肿瘤位置多处于食管中段,分别为中段食管565例(56.3%),上段食管125例(12.5%),下段食管76例(7.6%),颈段食管13例(1.3%),其他12例(1.2%),未知212例(21.1%);病理以鳞癌较多,鳞癌587例(58.5%),腺癌90例(9.0%),未知311例(31.0%),其他15例(1.5%)。消化道重建路径多选用胸骨后路径,胸骨后路径614例(61.2%),经食管床路径199例(19.8%),胸骨前皮下路径118例(11.8%),未知72例(7.2%)。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脏相关并发症,吻合口瘘,其中肺部感染115例、心脏相关并发症110例,吻合口瘘87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其中结肠食管吻合口瘘发生73例,发生率为8.3%,空肠食管吻合口瘘发生14例,发生率为11.8%。结论对于胃代食管失败的食管癌患者,运用空肠,结肠重建消化道,尽管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较高,但仍然不失为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A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塞来昔布(celecoxib,CLB)和度洛西
目的:(1)调查分析鼻咽癌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影响因素和放疗主要毒副反应;(2)探讨鼻咽癌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3)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鼻咽癌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选取2018年4月~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门诊复查的430例鼻咽癌放化疗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预调查100例,用于检测量表信效度,正式调查为330例。
目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通常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及认知障碍,然而,大部分患者常规磁共振检查是正常或者不典型的,即使可观察到部分病灶,也难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这就存在了临床—放射学矛盾。本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静息态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和功能连接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认知损害、情感障碍可能的联系。方法:选择2015
目的:评估合并小角膜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小角膜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20例36眼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诊断先天性白内障,同时角膜直径小于10mm;(2)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术中植入或未植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3)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以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变化,探讨其与冠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其它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其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胸闷、胸痛等症状住院初次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326
目的:探讨大剂量131I治疗对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早期变化趋势;分析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血清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住院服131I治疗,服131I剂量≥555 MBq(15 m Ci)的57例GD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15例
目的:探讨闭环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ASAⅠ~Ⅱ级,无心脑血管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闭环靶控输注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使用闭环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术中四个成串刺激(TOF)值维持在2或3,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肌松药。C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推注
目的:烧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重度烧伤致残率高,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及诊疗措施,以降低儿童特重度烧伤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减少烧伤后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近4年多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儿童特重度烧伤病例资料共137例,并对患儿性别、年龄、受伤季节、城乡分布、烧伤原因、烧伤面积及深度、烧伤指
目的:应用超声对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的中指指掌侧固有动脉(Proper palmar digital artery,PPDA)、尺动脉(Ulnar artery,UA)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探讨超声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肢端动脉病变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硬皮病的51例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健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总结浅表淋巴结穿刺成功的技巧。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淋巴结相关因素(长径、短径、部位、有无坏死、距体表深度)和操作相关因素(针具类型、穿刺次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1)188例患者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