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是以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室古籍保护与管理为对象的调研报告,旨在达到解决该特藏室古籍保护与管理现存问题的目的。古籍是保存和传递文明的重要形式,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内涵,同时其本身又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物。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室藏书近十万册,其中线装书七万余册,古籍近30000册,包括明、清两朝善本古籍100余种2000余册。其中有《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震泽长语》、《渊鉴类函》、《学林》、《文心雕龙》等12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作为古籍存放的场所——图书馆同时负有保护文物古籍的重任。报告共包括四章,其主要内容为:第一章“绪论”,着重讨论古籍及其相关概念,梳理国内对古籍保护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本论文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古籍受损原因与保护、修复的一般方法”,分析了古籍文献受损的三个主要原因即自然老化、生物破坏、保管不善;并就古籍保护、修复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受损古籍保护必须遵守的四个基本原则。第三章“学校图书馆特藏室古籍保护现状分析”对学校图书馆特藏室古籍现状、图书馆特藏室古籍的保护措施作了调查,指出存在的三大问题:酸化老化粘连、霉蚀虫蛀鼠啮、断线撕裂缺损。第四章“学校图书馆特藏室古籍保护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分析了特藏室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自己对特藏室古籍科学保存与合理使用的意见,进而向图书馆提出了特藏室建设的建议。报告的意义主要在于,首次对学校特藏室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并对调查内容作了较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报告认为,切实改善库房环境、多方筹措保护经费、提高员工专业素质、采用现代保护手段,是解决当前特藏室古籍保护问题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