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药桔梗的成分分布、积累及抗氧化活性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桔梗是传统的中药材品种,在我国广泛分布。桔梗为安徽道地药材,为“十大皖药”之一。其中桐城产桔梗,药用品质优良,习称“桐桔梗”。太和是目前我国桔梗种植的三大主产区之首,主要供食用,出口至韩国等东南亚地区作为泡菜食材。本文对安徽桐城、太和产桔梗的成分分布、积累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皖产桔梗质量研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1)分别利用比色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对桐城、太和产桔梗的根不同组织部位(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中总皂苷及8种皂苷单体(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E、去芹桔梗皂苷D、去芹桔梗皂苷E、去芹桔梗皂苷D3、桔梗皂苷D2、桔梗皂苷D3、远志皂苷D)进行含量测定。(2)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桔梗根部3个组织部位(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桐城、太和产桔梗根3个组织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式对桔梗根的3个组织部位的特征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分析。(3)利用比色法测定桐城及太和产桔梗1-4年生、1~12月份桔梗中总皂苷、总多糖、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桔梗根中各成分积累情况。(4)采用DPPH和ABTS法对桐城产桔梗及太和产桔梗根不同组织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1)安徽桐城、太和产桔梗根中桔梗总皂苷含量及8种皂苷单体之和以周皮最高,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次之。桐城产桔梗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这3个组织部位的桔梗总皂苷含量及8种皂苷单体之和均高于太和产桔梗。除桔梗皂苷E外,桐城产桔梗中的皂苷单体含量皆高于太和产桔梗。太和产桔梗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中均不含有去芹桔梗皂苷D。桐城产桔梗中的远志皂苷D含量是太和产桔梗中的近5倍,是两个产地的8种桔梗皂苷单体中含量差距较大的皂苷单体。另外,桔梗皂苷D在8种皂苷单体中含量最高,桔梗皂苷E含量次之。(2)运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了桔梗根中的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这3个组织部位。UPLC-Q/TOF-MS分析结果表明,桐城产桔梗与太和产桔梗在成分种类上基本一致,均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包括55种皂苷类化合物、15种黄酮类化合物、10种有机酸类化合物、4种苯丙素类化合物、3种生物碱类化合物、酯类萜2种、核苷酸、醌类、酰胺、醇类化合物各1种。但桔梗3个不同组织部位间存在差异,周皮中含有更高含量的皂苷类化合物。(3)成分积累研究结果显示,两个产地桔梗中总皂苷、总多糖和总氨基酸1-12月份的积累趋势均相近,且不同生长年限的变化趋势也呈现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二年生、10月份采收的桐城产桔梗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三年生9~10月份采收的太和产桔梗的总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另外,桐城产桔梗中的总皂苷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太和产桔梗,总多糖含量低于太和产桔梗。(4)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桐城产桔梗的DPPH抗氧化活性高于太和产桔梗,周皮中的DPPH抗氧化活性高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这与皂苷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而桐城产桔梗与太和产桔梗的ABTS抗氧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组织部位之间的ABTS抗氧化活性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两个产地桔梗根中不同组织部位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DPPH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桐城产桔梗宜作药用,为“桐桔梗”药用品质优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太和产桔梗更宜食用,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综合太和、桐城产桔梗总皂苷、总多糖及总氨基酸成分积累规律,建议桐城桔梗以二年生、10月份采收为宜,太和桔梗以三年生9~10月份采收为宜。
其他文献
微反应器(Microreactor)最初是指一种用于催化剂评价和动力学研究的小型管式反应器。随着微制造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发展,现在的“微反应器”是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的一种新型的微型化的化学反应器,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尺寸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的特性发生了变化。因其较好的性能,微反应器被应用到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的研究中。微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成为未来微反应器研究中的领域之一。本文针对微反应器
内部人交易是指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相关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我国在2006年1月1日施行了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取消了旧法中限制高管交易的规定,允许“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本公司股票”,新法的出台,使得内部人交易在我国兴盛起来。两权分离的大背景下,代理问题几乎是大多数企业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将高管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
农民题材人物画古已有之,该题材绘画一直是中外画家关注的焦点。农民题材人物画在中国有着它自己的发展脉络,以它特殊的表现形式呈现,工笔形式为其中一种。中国的工笔人物画主要以人物为表现对象,具有装饰性、意象性、概括性、工整细密性的特点,并主张人物的肖似外表、生动姿态与人物的内心状态、性格特征相结合,做到传神写照、悟对通神。故乡,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它是无数漂泊游子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对于每个游子来说,
本试验通过对引进的14个甜玉米品种的田间试验研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田间农艺性状、果穗性状、鲜穗产量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方面的表现,筛选出4个适合吉林省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分别是,PZ4、PZ5、PZ10、PZ14。并以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甜玉米品种PZ14(吉甜15)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密度试验、追施氮肥试验和播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在密度试验中可以得出3500株/亩为甜玉米吉甜15种植的最适密
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为了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植物根系对环境的适应对策,本文选择了3种典型群落——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群落、黑沙蒿(Artemisi
疼痛共情是指通过观察、记忆、知识和推理的结合来理解和回应他人疼痛的能力。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易受到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影响的复杂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个体在感知他人疼痛时所激活的疼痛共情网络与自身疼痛所激活的疼痛网络存在部分重叠,这表明疼痛共情与自我疼痛可能会相互影响。当前已有的研究表明疼痛共情可以促进个体对自身疼痛的感知,然而对于自身疼痛如何对疼痛共情产生影
重庆新高考模式,即从普通高中2021级学生开始实行“3+1+2模式”,“3”为语数外是全国统考科目;“1”为物理或者历史是选择考的首选学科,考生须从二者择其一;“2”为选择考的再选学科,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四者择其二。为了探索新高考模式对重庆高中生物教育的影响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是开展本研究的宗旨。本研究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念和非指导性教学等理论作为理论
本人硕士学位毕业翻译作品选择的是育儿书籍《妈妈的心》,此书的作者是韩国育儿专家申英日,璞润教育理念的创始人。全书主要阐述一个道理:父母打骂孩子甚至是伤害孩子,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没过多久就会忘记,但那个伤痛始终存在于他的潜意识当中,孩子长大成人后并不会察觉到埋藏在潜意识当中的伤害,待伤痛重新浮现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平常会做很多奇奇怪怪地错事,或者莫名其妙对某件事情着急、生气、发脾气的原因,就是因为
为了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和现有评估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有关文献,确定了以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与学应用、管理信息化、机制保障作为评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五个核心要素,并以华中师范大学吴砥教授等人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开
泥炭土是一种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特殊软土,在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而伴随着西南地区高速路网的扩充,难免会面对泥炭土地基。泥炭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土,具有一般软土的诸多特性,例如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较明显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等。但泥炭土的性质又不完全等同于软土的性质,它往往具备更高的含水率,且其次固结沉降量往往也高得多,在沉降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当前,国内外对于泥炭土地基沉降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