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的现状,并就三者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探究成人依恋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为今后医务人员通过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01月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进行调查。通过Excel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AMOS 21.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使用Process插件对并行中介效应的差异进行验证。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中介效应及路径分析对所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7.16±7.95)分,根据各维度均分,均分最高的维度为伙伴关系维度(2.74±0.48)分,均分最低的维度为情绪处理维度(2.15±0.50)分。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总分(30.53±4.77)分,其中处于高分组(总分≥34分)的患者54例占27.27%,处于低分组(总分<34分)的患者144例占72.73%;成人依恋2个维度:依恋焦虑(63.79±12.41)分,依恋回避(65.72±19.32)分。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成人依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我管理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r=-0.606,P<0.01);与依恋焦虑呈负相关(r=-0.506,P<0.01),与依恋回避也呈负相关(r=-0.517,P<0.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在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透析年限、兴趣爱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透析年限、兴趣爱好、恐惧疾病进展和成人依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56.3%的变异。6.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成人依恋2个维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起并行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46%。通过AMOS构建结构方程,最终模型适配度各指标为:CMIF/DF=2.052,GFI=0.963,CFI=0.963,AGFI=0.918,IFI=0.964,RMSEA=0.073,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的标准范围内,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良好,结构方程模型成立。采用Bootstro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恐惧疾病进展对自我管理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成人依恋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具有中介效应。使用Process插件对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的中介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并行中介效应差异的95%置信区间包括0(-0.103,0.076),说明成人依恋2个维度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所起的中介效应无差异。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改善。此外,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的情况也有待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受透析年限、兴趣爱好的影响,应对透析年限较长、兴趣爱好较少的患者加强引导和支持。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水平越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且恐惧疾病进展及成人依恋也是自我管理的预测因素。3.成人依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起并行中介效应,恐惧疾病进展可通过成人依恋间接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调查慢性心衰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准备度的现状,并分析ACP准备度影响因素;探讨ACP准备度与医学应对方式、生命意义感、死亡焦虑感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探讨ACP准备度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210例。研究工具包
目的1.基于Delphi专家咨询法制定规范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内容,构建思维导图。2.评价基于思维导图的出院指导对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为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降低再入院率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3.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出院指导对首次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质量的影响。4.探索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本课题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的
目的1明确PCI术后患者家庭关怀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现状。2分析PCI术后患者家庭关怀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64例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用于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家庭功能、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采用SPSS 24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采集研究对象血清,对其血清磷脂脂肪酸谱的组分和含量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测定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IL-2、IL-6及TNF-α的水平,研究血清磷脂不饱和脂肪酸谱和炎症因子IL-2、IL-6、TNF-α的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对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随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现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发现易患病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辅助临床治疗方案、降低患者血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180例,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E
目的:肌硬膜桥(Myodural bridge,MDB)是枕下区深层肌经寰枕后膜、寰枢后膜连接上颈段硬脊膜的结缔组织桥,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及项韧带均参与肌硬膜桥的组成。已有研究证明肌硬膜桥在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肌硬膜桥作为进化过程中没有退化的结构,其存在必定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以往研究已对肌硬膜桥的生理功能做出了推测,本课题组提出了头部运动可能通过肌硬膜桥为脑脊液提供了循环动力的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比不同下肢关节置换患者恐动症的差异性,从疾病感知、希望水平、医院焦虑抑郁、一般自我效能、疼痛方面分析其对下肢关节置换患者恐动症水平的相关作用。为医护人员从多方面制定降低下肢关节置换患者恐动症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全膝关
目的:Hack于1995年首次提出肌硬膜桥的概念,即枕下区头后小直肌、寰枕后膜与硬脊膜之间存在的致密纤维连接。此后,众多学者对这一特殊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的研究显示,枕下区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以及项韧带等结构均参与构成肌硬膜桥,并且相互关联,形成“肌硬膜桥复合体”。本课题组对哺乳纲5个目中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学研究,证实肌硬膜桥在哺乳动物体内普遍存在,说明肌硬膜桥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