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适性无源非侵入式电流传感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时代和物联网(Io T)时代的到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备受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低成本、低功耗、高灵活性的监测,因此在智能工厂、智能电网等领域中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为了确保上述领域中设备与电网的稳定运行,设备的健康监测尤为重要。就像监测人的脉搏能够获知人体健康那样,监测电流信号也可以获知设备的健康状况。如果电流传感器节点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应用到设备健康检测中,就可以随时随地获知设备的运转状态。由此可见,在物联网领域,电流传感器节点的开发至关重要。本论文旨在开发一种高普适性无源非侵入式电流传感器,以应用于各种电流(直流电流、单相交流电流、多相交流电流等)及各种电缆(单芯电缆、双芯电缆、三相四线电缆、三相五线电缆等)的非侵入式、非接触式测量。传感器采用无源传感机理并集成能量采集元件,有望被用作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节点。传感器主要由压电悬臂梁,永磁体,偏振片和光电二极管组成,其基本思想是实现偏振片和悬臂梁的同步振动,以调制入射在光电二极管上的自然光信号。本论文中,固定在悬臂梁末端的永磁体在被测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带动悬臂梁及其末端的检偏器绕固定端偏转或振动,自然光在通过起偏器成为线偏振光后,接着通过检偏器时,由于检偏器偏转导致的偏振方向改变,光电二极管接收的光照度改变,其输出电压也随之改变。此外,悬臂梁上的压电材料不但能作为能量采集元件,还能通过正压电效应将上述悬臂梁振动转变为输出电压。通过以上途径,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被测电流之间建立了关系,通过光电二极管或压电材料的输出电压,用已知规律便可反推出被测电流的幅值等各种信息。本论文建立了传感器输出电压与被测电流间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各种电流(例如直流电流,单相交流电流和三相交流电流)和各种多线电缆(例如两线电缆和三相四线电缆)。模型表明,无论在测量直流电流还是交流电流时、无论是采用光电输出还是压电输出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始终都与被测电流幅值呈线性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精度与分辨率,使后续实验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并使该传感器能够作为高实用性的无线传感节点工作,本论文首先仿真分析了双线直流电流、单相双线交流电流以及三相四线交流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通过调整永磁体位置,使其质心与磁化方向处于最大磁场梯度方向上,以增大传感器输出电压,提高其灵敏度、精度与分辨率。然后,通过仿真分析永磁体所受横向、纵向磁场力,调整永磁体至最优电流测量位置,减小了横向磁场力的干扰,进一步降低了传感器的测量误差。本文制造了用于原理验证的电流传感器样机,并通过双线直流电流测量实验和三相四线交流电流测量实验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实验通过调节电源或负载,为实验电路施加不同的电流,在示波器中记录每一电流下传感器的光电、压电输出。结果表明,在被测电缆附近的每一确定位置,传感器样机输出电压的幅值都与被测电流的幅值呈线性关系。永磁体和电缆的距离越近,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例如在三相四线非平衡电流的测量中,当永磁体和电缆的最小距离为1mm时,传感器的灵敏度最高,为31.15m V/A。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实用性,本文针对理论模型及实验数据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延伸。首先,本文建立了多相电流的解耦和重建理论,提出了通过悬臂梁阵列测量多相不平衡电流的方案;其次,本文提出了几种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方法,如通过实验标定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型参数调整传感器的线性范围的方法等;再次,本文讨论了实验中谐波电流的干扰,分析了谐波电流对传感器样机精度的影响;然后,本文讨论了定位误差与安装误差对传感器样机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降低定位误差与安装误差的标定方法;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该传感器用作无线传感节点的初步方案,并分析了光照度变化、噪声及谐波电流的存在对电流监测的影响,使上述初步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有机发光材料在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传感器等。π-共轭分子构筑的有机晶体具有高度有序结构和高载流子迁移率,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传统的有机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有机晶体表现出特殊的机械柔性,这使其在柔性元件方面的应用得以发展。目前,有机柔性发光晶体的相关报道仍然较少,因
航天器中的柔性可展机构由于其功能要求和结构特点,一般都具有空间范围大,结构刚度低的特点。这导致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结构产生大幅度的振动,这样的振动会对结构的稳定和精度产生影响,也会使结构过早疲劳损坏。旋转铰间隙在柔性可展机构中广泛存在,本文研究了旋转铰间隙的存在对柔性可展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以含铰间隙的柔性可展机构为研究对象,用接触碰撞模型模拟旋转铰间隙处组件之间的作用效果,基于结构的柔性多体
语义分割任务要求对输入的图像标注其所有像素的类别信息。它是一种密集型的分类任务。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近些年来兴起的热门研究方向,语义分割技术借着深度学习与硬件计算设备进步的东风快速地发展了起来,广泛地应用于智能驾驶、医疗影像等领域之中。现实场景中,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智能驾驶应用的安全性与实时性的要求,此领域的语义分割技术在同时保证精度与推理速度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优化语义分割网络结构,提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现代铁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个新趋势,其轨道形式分为传统的有砟轨道和新型的无砟轨道,其中板式无砟轨道应用最为广泛。我国高铁主要采用CRTS I型和CRTS II型两种板式无砟轨道。这两种轨道的结构十分相似,且都含有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即水泥沥青砂浆。水泥沥青砂浆填充在板式无砟轨道顶板和底板的中间空隙,硬化后形成弹性垫层。然而,在高铁运营的十多年里,发现该垫层出现了提前开
碰撞安全性是车辆整车性能的重要指标,车辆的抗撞性对于乘员安全意义重大,考虑碰撞安全的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位移与接触力响应是抗撞性设计的两个关键指标。然而,碰撞问题包含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与接触非线性特性,并且是动力学时域问题,因此结构灵敏度信息计算量太大,以致无法应用传统的基于梯度的结构优化方法。近年来,等效静态载荷法已被证明是求解碰撞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动态非线性的碰撞工
近几十年来有机发光材料因其易合成、成本低等优势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固态激光器、生物成像、传感器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有机柔性发光晶体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有机固体发光材料弥补了有机晶体普遍易碎的缺陷,在柔性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本论文中研究了两种简单的有机小分子晶体的设计和制备,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光谱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SCXRD)等测试手段对晶体宏观性质与微观
随着汽车的普及,发动机的应用已经与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庞大数量的发动机给社会的环境和能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不断地对发动机结构和ECU系统进行创新改进,不断优化发动机运转结构和燃油排放指标。我们实验室通过对发动机的结构进行更改,实现旋转气阀发动机的设计,同时需要一套自己相对应的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目前旋转气阀式的发动机在市面上没有得到应用,自然也没有相应的控制系统,因此,
根据国内外先进电力市场的建设经验,一个高水平运作的电力市场离不开市场数据体系建设的强力支持。电力市场的数据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且不断迭代的,因此其数据互联场景复杂而又交叉。文中从交易中心的服务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基于数据挖掘的多场景互联的电力市场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调研分析了电力交易中心相关方指标需求,基于服务的视角,确定电力市场指标体系设计的四个主要目标。为达成目标,提出电力市场指标体
研究背景:IgA肾病的发病受到了环境、遗传、免疫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证实IgA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固有免疫参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是通过激活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和活化补体通路。而适应性免疫也已被证实在IgA肾病的疾病发生和进展中起到了关键重要。B淋巴细胞通过介导体液免疫反应,参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