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助词“了”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用法复杂的虚词,“了”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一定数量的汉语中介语语料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虚词“了”时所出现的偏误情况,归纳偏误类型,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的建议。全文分三章展开: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交代了语料的来源;然后在梳理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中“了”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韩汉时体表达系统的差异,为后面进行的韩国学生“了”的偏误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章为“韩国学生使用‘了’的偏误考察”,将韩国学生“了”的偏误情况分为“了”的多用、“了”的少用、“了”的位置错误及“了”与其他相关成分的混淆四类,并从语际干扰和语内干扰两个方面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指出从语际干扰的角度看,韩国学生将“了”与韩语中的动词时制词尾(-())等同起来,将汉语“了”当成了表示过去时制的语法标记是其偏误产生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偏误类型Ⅰ(“了”的多用)和偏误类型Ⅱ(“了”的少用)都跟这一原因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第三章为“针对韩国学生的‘了’的教学建议”,结合韩国学生“了”的偏误情况和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教学现状,对韩国学生“了”的教学提出了“辨析韩汉语中时体概念的差异”、“讲解重点用法”、“提示重要规则”、“注重句型操练和交际练习”等几条初步的教学建议。   结语部分对全文的内容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庄子》是一部历久常新的文学哲学作品,历来研究者甚众,有讨论庄周的思想形态的,有分析该书的艺术形式的,也有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面貌的;对于研究该书吸引读者的原因,或者研究读者
初中化学教学中突出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追本求源的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十分强调化学
作为百册《山东革命文化丛书》之一,《山东干部南下》经过八个月的努力,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如期出版。现将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感想整理归纳,以求教于同行。咬定青山不放松露出
A fusion chemical reac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andom molecules (RMCRO)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special demand of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inspection
1 引言rn世界范围内的服务提供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展基于运营商级以太网技术的新服务,想藉此吸引高端用户的青睐.对高质量服务的诉求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得在开通服务时立
澄怀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从味象开始的,正所谓触景生情,借物生意。景也好物也罢,皆因其有象而可观也。夫观者多以外象取物。外象是其表征,是物存于世的重要辨识因素。由于其直观性,可瞬间感受其方圆曲直、艳素黑白。无论物其之外象是绚丽多姿还是其貌不扬,它的内质却总是秘而不宣,掩藏至深。  作为观者身份的艺术家以深厚的美学修养为基础,用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观察方法,由内而外地去体味物象的内质和外形并将其折射回自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释空海在顾野王《玉篇》的基础上编写的汉文字书。此书的传世本为手写本,其中大量使用了“、”号。一直以来,人们多把“、”号看作义项末尾的“也”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