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X线气胸精准定量评估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的快速发展。与传统基于人工设计的特征提取算法比较,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分类,检测和分割等任务方面的性能显著提高,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医学图像分析问题。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适用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图像具有非常丰富的影像学信息,放射科医生必须严格、仔细的审查每一个细节。此外,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每年都定期做一次胸部X线体检,这使得放射科医生任务过重。由于大量胸片的堆积,那些患有气胸等危重疾病的患者就可能长时间的列表等待,从而延误病情。同时,医生工作时间较长,造成精力不足,可能影响疾病的诊断。因此,对气胸的准确诊断和定量分析是放射科诊断医生艰巨且紧急的任务。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智能X线气胸的精准定量评估。实现气胸的定量评估首先要准确的检测出气胸。由于气胸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信息变化大,还可能与胸片上其他组织重叠,使得气胸的检测非常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密集卷积网络与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的方法用于X线气胸的检测与定位。密集卷积网络具备网络较深、能够融合浅层与深层特征进行分类的优势,而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算法能可视化卷积网络,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检测气胸以及定位气胸。其次,对于气胸检测网络判定为气胸的图像,对其做精确地分割,是实现气胸大小评估的关键步骤。气胸的分割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不仅要考虑到气胸的多变性,还要精确的分割每一个像素点。因此,本文采用全卷积多尺度scSE-DenseNet方法用于像素级别的气胸分割。该方法具有较少的学习参数,时间成本低,且能够在不增加太多参数的情况下自适应地重新校准特征映射,抑制无用的特征并增强有用的特征。最后,根据气胸的分割结果,采用胸膜间距离度量法,计算出气胸的大小。本文为X线气胸的智能定量评估做出了实质性的改进,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气胸定量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青海地区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收2010.012014.01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胃癌手术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11例患者。依据第15版《日本胃癌规约》将胃癌划分为上、中、下部胃癌,其中54例为胃上部癌(U组),104例为胃中部癌(M组),253例为胃下部癌(L组)。应用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不同部位胃癌患者411例。不同
目的研究海洋胶原肽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腺嘌呤100mg/kg制备大鼠慢性肾功能损伤的模型,观察海洋胶原肽1.125g/kg以及2.25g/kg两个剂量对慢性肾功
目前,关于多机器人合作控制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防军事、生产生活等领域都取得了迅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协作控制算法使得多机器人系统具有鲁棒性、智能性和可扩展性。但由于控制
随着中国持续高速崛起,如今面临着以西方国家为首包括“中国威胁论”等的诸多国际舆论压力。而英国作为西方大国之一和二战欧洲战场的亲历者,研究其主流媒体中的抗战形象,对进一步探究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对二战和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LexisNexis数据库中搜集英国主流报纸,包括《观察家报》、《卫报》、《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通过关键词检索,阅读筛选之后,
1982-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质”与“量”发展失衡,服务贸易出口呈现质低量高的“粗放型”发展格局。为了优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寻求转变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室内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应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建图(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V-SLAM)技术在其
与分布式电源相关的电气设备正逐步走向成熟,可广泛应用并接入配电网进行供电,将配电网从传统的配电网(被动、径向开环运行)改为智能配电网(主动的、封闭的电网操作),接入分
饲料行业在我国兴起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时间,我国养殖户的水平逐步提高,从最初引入中国的预混合饲料,随着行业发展及养殖技术提升,全价配合饲料逐步提高比重,现已占到了市场
在如今这个经济环境变幻迅猛的年代,越来越多人都开始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一个企业成立后的每一天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一旦有人才大量的外流,企业就很可能因此一败涂地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含氮杂环类杀菌剂,吡咯类杀菌剂氟咯菌腈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耐受性好等特点,其主要活性基团为苯并胡椒环上的氟原子和氰基吡咯结构。为寻找具有更高生物活性、更环保的新农药杀菌剂,本文基于氟咯菌腈设计并合成了 1 1个新型吡唑联吡咯类杂环化合物,以吡唑环代替氟咯菌腈上原有的苯环,以期提高其杀菌活性。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以乙酰乙酸乙酯和甲基肼为起始原料,经环化、甲酰化、取代、缩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