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远程教育版权问题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网络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网络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中心内容,有赖于版权制度的保障。而版权制度受到技术进步的强烈冲击,新的技术革新打破了原有的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在资源分配和利益划分上的平衡,使得原有的一些版权制度难以恰当地适用到网络环境中去。远程教育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产物也同样陷入了原有版权制度适用不当的困境。本文一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远程教育的概念、起源和发展,探讨了远程教育建设中网络课程的定性及其版权保护问题,网络课程符合我国著作权法上“作品”之标准,网络课程主要是由“示范课程和数据库”组成,因此对示范课程的保护可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但对数据库的保护可以参照欧盟关于数据库的法令以及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汇编作品的规定,从而更有效地保护网络课程。本文第二部分就着重分析了版权归属问题,美国作为远程教育的发达国家,通常以“雇用作品”的形式,或是学校与教师签订知识产权合同,或是学校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政策,来确定网络课程的版权归属。我国主要是依据著作权法中规定的职务作品、合作作品和委托作品三种形式来确定版权归属的。版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是国家平衡著作权人的专有利益或者说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接近知识和信息的公众利益,传统意义上,版权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也通过适当限制权利人对版权的行使,以求平衡版权所有者和社会公共的利益。文化教育是社会科学文化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版权作品,无论是在面对面的教育,还是在远程教育中,都应为社会公众所享受。因此,本文此部分还分析了远程教育中的版权限制问题,主要介绍了合理使用制度的起源和含义,分析了判断合理使用的国际公约中的“三步测试”原则,以及国内法上的“四要素”原则,和法定许可制度的内容,同时阐述了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在网络环境下适用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可能性。本文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公约和主要发达国家关于教育教学的法律规定,值得我们作为参考。特别探讨了美国《技术、教育和版权协调法案》,该法案对远程教育中有关合理使用制度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旨在对我国今后远程教育的版权研究、立法提供借鉴。论文最后部分主要是围绕完善我国远程教育立法而展开的。我国远程教育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有关远程教育的立法却严重缺失,这与远程教育发展之要求不相符,甚至会有阻碍其发展之虞。所以完善有关远程教育的版权立法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具体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四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以求完善我国远程教育版权之保护。
其他文献
世界在变化,人类在发展,全球化正在改变和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它不仅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学校德育提出严峻的挑战。高等
本文试图通过对Bandura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理论的理论阐述,验证其对高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追求的预测及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影响其生活事件施加控制所需能力的信念,
昭通市是典型的民族散居地区。文章结合习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精准扶贫视域下剖析昭通市民族团结示范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总结前期建
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播种人,是塑造未来新一代的大师。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水准,以及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要
高校教师激励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因为高校教师激励的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努力程度,继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学界和高校管理层都一直关注对高校教师激励的研究。
秦汉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其本身所蕴涵的文明的制度机理是分不开的 ,如通过改革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精心
二战后的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重建与发展的问题,各国政府也都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力图通过这些改革确立在新的历史环境下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居栽培作物第二位,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谷类作物之一。玉米是粮食作物,
互动研究是从微观层次上理解社会结构的基础,研究高校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就是为了从这两个最基本群体的相互关系上考察整个高校内部的运行机理,进而折射出社会结构的现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