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双酯基环丙烷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边臂修饰的手性双噁唑啉配体(BOX)和金属铜盐在1,1-双酯基环丙烷的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共分为三个部分。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铜催化的丙二酸酯碘叶立德与多取代烯烃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发现在双边臂取代的BOX L7/Cu(Ⅰ)(CNCH3)4PF6催化下,对非末端烯烃可以以高达99%的产率和>99% ee获得目标1,1-双酯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其中有7个底物的ee达到了99%;对末端烯烃也可以达到99%的产率和96% ee。该反应具有底物普适性广、操作方便的特点。确定了产物的绝对构型,并成功地培养了双边臂双噁唑啉配合物Cu(Ⅰ)/L7的单晶,由此提出了该反应可能的不对称诱导模型。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金属Cu(Ⅰ)盐和噁唑啉配体催化分解丙二酸酯重氮与烯烃的不对称环丙烷反应合成1,1-双酯基环丙烷。在此部分工作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双边臂的双噁唑啉配体,并对其铜(Ⅰ)配合物催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详细的优化,最后在L36/Cu(Ⅰ)(CNCH3)4PF6的催化体系下,非末端烯烃可以取得最高95%的产率和94% ee,而末端烯烃较差(仅有74% ee)。研究发现,手性双噁唑啉配体的苄基边臂对于取得产物的高对映选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用Rh2(OAc)4/AsPh3体系作为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在中性条件下醛和重氮丙二酸酯的类Wittig反应。合成了各种脂肪族、芳香族的亚烷基丙二酸酯,可以获得59-99%的分离产率。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利用有机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迅速构建手性小分子砌块,并将其应用到生物碱以及活性药物分子的合成研究中。按目标分子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Carbap
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全球约3%的人口(1.7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HCV),并每年有300-400万的新增病例,目前,HCV感染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重大难题之一。由于病毒自身
水凝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普通合成水凝胶通常机械性能很差(尤其是在较高含水量时),这极大地限制了水凝胶的使用范围。很多动植物本身就是一种生物凝胶,它们在含
针对微机械系统和精细加工技术中现有的振动测量方法存在易受电磁干扰、动态和线性范围窄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位置敏感器(PSD)相位检测的振动测量方法,通过激
该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各种铁酸盐的制备;(2)铁酸盐的各种性质研究;(3)催化相转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研究;(4)催化相转化反应机理的探讨.该论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纳米铁酸盐
苝酰亚胺分子,通常有着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光学稳定性,并且有着很高的电子亲合性及电子迁移率。作为一类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其在光电器件上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本文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对食品蛋白进行硒酸化。卵白蛋白(OVA)在亚硒酸存在,pH=3.0、60摄氏度的条件下,干燥加热硒酸化1d和3d。对硒酸化卵白蛋白(Se-OVA)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Se-OVA的有机硒含量分别为Se-OVA1d:0.67%:Se-OVA3d:0.88%。Se-OVA的电泳迁移速率也有所增加。其次,干燥加热使OVA溶解性降低,硒酸化使溶解性降低的幅度减小。硒酸化使OV
本文以兰州石化5万 t/a丁腈橡胶装置生产的NBR3305(丙烯腈含量约为33%)为研究对象。丁腈橡胶根据丙烯腈含量不同可分为低腈(16%~23%)、中腈(24%~27%)、中高腈(28%~34%)、高腈(
二甲醚(DME)作为一种优良的清洁燃料,同时也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化工原料。过去由于生产技术和成本的限制,DME产量很低,其研究和应用并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甲醇
为研究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选择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各2个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和施氮量试验,分析了品种、主要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