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因而,斜拉桥拉索索力的大小对主梁、索塔受力状态的影响极为敏感。斜拉桥的索力是可以调节的。理论上,一旦斜拉桥结构体系被确定,总能找到一组斜拉索力,它能使结构体系在确定性荷载作用下,某种反应受力性能的目标达到最优。这组索力所对应的成桥状态就是对应目标下最优的成桥内力状态。以该目标状态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施工方法便可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内力状态。本文正是需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何种索力对应的成桥状态为合理成桥状态;其二如何通过施工使斜拉桥体系达到这种成桥状态。本文鸭绿江界河大桥为依托,以《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为基础,利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梁单元模型,考虑结构自重、二期恒载、活荷载及索塔预应力,确定成桥控制目标并对拉索索力、主梁与索塔弯矩和位移进行约束,利用“未知荷载系数”法进行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随后,结合工程背景建立斜拉桥施工方案,利用Midas/civil建立施工工况并模拟施工全过程;考虑斜拉桥施工阶段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利用Ernst公式修正拉索弹性模量,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荷载增量;综合利用“倒拆分析”和“正装迭代”等方法确定合理施工状态,进行斜拉桥施工索力优化。最后,将施工阶段斜拉桥主梁线形、拉索索力、塔顶位移及钢箱梁应力的理论计算值与施工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各施工阶段桥梁结构的状态接近理想状态,成桥后桥梁结构的内力和线形状态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全过程结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