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li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01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4.2%,我国已经出现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结构高龄化等特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自建立以来,基金结余一直都很充裕,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龄化加剧,慢病率、重大疾病患病率上升等原因使得基金支出增长率逐渐高于收入增长率,基金结余率持续走低,导致医疗保险基金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本文基于此背景开展研究,以期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本文首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险基金问题及影响的相关研究加以梳理,分析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卫生服务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及历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接着,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出发,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参保人数等9个变量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由于数据的有限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6-2021年我国31个省域(香港、澳门、台湾除外)的相关数据信息,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各变量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构建动态精算模型预测出2021-2035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账户基金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预测期间考虑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推出的相关医保政策和生育政策,进一步讨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未来的发展状况。通过研究发现:(1)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影响较大且对基金支出的影响大于对收入的影响,因此,要重视人口因素所带来的制度风险。(2)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卫生服务水平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影响显著;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支出对医保基金收入的影响大于对支出的影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医保基金收入的影响大于对支出的影响。对于社会发展水平,参保人数对医保基金收入的影响大于对支出的影响;文盲率和平均家庭人口数对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表现出负向影响;少儿抚养比正向影响医保基金收入,负向影响基金支出。对于卫生服务水平,入院人次数对医保基金收支正向影响程度最大,且对基金支出的影响略大于收入的影响。(3)三孩政策使未来我国总人口和参保人口增加。在门诊共济保障制度的医保政策和全面三孩的生育政策理想实施状态下,预测2021-2035年间职工医保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三孩政策使得我国总和生育率有所提高,影响未来人口走势,使未来参保人数增加,进而使得医保基金收入增加。(4)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分为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两部分,由于个人账户不具有共济性,可持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本文研究的是具有共济性的统筹账户。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支出分为统筹账户中住院和门诊支出两部分,门诊共济保障制度使得未来职工医保基金统筹支出增加。(5)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将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状况。就目前看来,到2035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状况平稳运行,基金结余仍然充裕,认为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使用,但基金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均在增长之后出现递减,基金结余率下降,按此趋势,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在未来将出现赤字。
其他文献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时间,民宿等休闲活动也越来越受欢迎。近年来,随着游客在民宿停留的时间变长,民宿成为了最有发展前景的旅游消费市场。目前,国内民宿产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精品化的特征,但是同质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如何改善民宿的运营,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提高我国民宿的经营水平,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旅游意象是游客对住宿环境的认知和评判,是游客对住宿环境的一种
学位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旅游出行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旅游产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伴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如拍照纪念、买特产等简单的观光式旅游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需求,人性化、舒适化、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越来越成为吸引、留住游客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全域旅游”模式诞生,全域旅游相较于传统自行旅游方式,对推动社会经济与旅游产品稳步有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旅游休闲已成为幸福必需品,城市作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居环境,在客观上已具备深度发展旅游休闲的条件,旅游休闲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功能;城市作为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统一体,已成为现代旅游支撑点,城市旅游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城市旅游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但是,城市旅游根植于城市复合巨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城市旅
学位
空气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还会通过改变大气辐射影响某一区域甚至是全球气候,造成广泛而又严重的不利影响。为应对大气环境问题以及保证经济发展,我国将建设数字中国与实现绿水青山作为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然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大数据产业一方面对数字经济发
学位
我国已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在新时期,作为社会发展与经济核心增长动力的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方针与各类社会活动扎根落实、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新兴的数字化技术是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改善的重要推手,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充分应用在能源系统的各个环节,取代人工劳动为自动化技术,能够显著的提升能效,促进节能减排,更能激发去碳、负碳技术革新,促进数字化和绿色化相辅相成。在地域发展中的驱动
学位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旅游需求持续增长,乡村旅游的魅力更加显现。“到乡村去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结合旅游发展形式,打造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后,山西省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山西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733万人次,营业收入约81.3亿元,受益农民达42.4
学位
从2022年党的二十大到2023年的全国两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系列未来发展规划的关键词。过往几十年经济及社会的快速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过往较为粗放、单一的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已难以契合新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如何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问题已成为聚焦点。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和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能否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科学客观的评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越来越显著,粗放的环境能源消耗方式使得环境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而黄河做为我国第二大河流,覆盖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6%;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复杂,上中下游生态具有各自的特征,流经我国北方大部分省份,黄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格局中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
学位
在旅游业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与交通业深度融合、联通共进成为产业经济现代化的新面貌之一。交通既是旅游要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刺激和限制旅游业升级的重要外部条件;既是实现异地转移的渠道,也是成本消耗的重心。据《内蒙古旅游统计分析报告(2022年上半年)》,2022年1月-6月,内蒙古全区接待国内自驾出行游客占比达到了73.34%,后疫情期内蒙古旅游加速复苏,自驾游成为新的增长点,市场规模居首位。
学位
对于“碳达峰”,我国早在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宣言》会议上,就首次提出了关于我国将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这一长远计划。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再次提出了“双碳”目标——力争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体量大,想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