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确诊的20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中医四诊信息、临床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总结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
方法:本课题通过制定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医证候调查表,运用多中心调查的方式,收集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狭隘兴趣为主要症状就诊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基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对调查表中的41个中医四诊信息条目进行频数统计后,剔除阳性率≤5%的条目,最终留下40个中医四诊信息条目,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得到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中医常见证型,并根据结果探讨本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布规律和病因病机。
结果:1本课题通过对收集的200例24~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中医证候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11个公因子。根据专家临床经验及中医辨证学理论确定公因子对应的病位证素有心、脾、肾、肝,病性证素有气虚、精亏、血虚、火(热)、痰湿。再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11个公因子的得分矩阵进行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学理论和专家意见,判定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中医证候有心脾两虚证、脾肾亏虚证、肾精亏虚证、痰蒙心窍证、心肝火旺证。
2频数统计得出舌苔分布依次为苔薄白(50.5%)、苔厚腻(26.5%)、苔黄(19.5%)。舌质分布依次为舌质淡(54%)、舌质红或舌尖红(24.5%)、舌质淡红(24%)。排名前五的指纹脉象为指纹淡(28%)、脉滑(16%)、脉细弱(14.5%)、脉弦(11%)、脉数(9.9%)。证候分布方面,20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心脾两虚证有45例,占总数的22.5%、心肝火旺证有44例,占总数的22%、肾精亏虚证有38例,占总数的19%、脾肾亏虚证有37例,占总数的18.5%、痰蒙心窍证有36例,占总数的18%。24~36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肾精亏虚证分布最多,有28例,占本年龄段的35.9%;36~48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心脾两虚证分布最多,有20例,占本年龄段的32.8%;48~60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心肝火旺证分布最多,有16例,占本年龄段的48%;60~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心肝火旺证分布最多,有11例,占本年龄段的39.3%。24~48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证(15.5%)、肾精亏虚证(17.5%)为主;48~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证型分布以心肝火旺证(13.5%)、心脾两虚证(7%)为主。
3本课题共收集了200例24~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其中男性161人,女性39人,男女比例为4.1:1。24~36月龄儿童占39%,36~48月龄儿童占30.5%,48~60月龄儿童占16.5%,60~72月龄儿童占14%,所以,61%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集中分布在36~72月龄。
结论:1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中医证型有心脾两虚证、脾肾亏虚证、肾精亏虚证、痰蒙心窍证、心肝火旺证。
2孤独症谱系障碍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了脑神紊乱和脑神不足。具体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充;脾肾亏虚,精亏血少;心脾两虚,神失所养;痰浊内生,蒙蔽心窍;肝气郁滞,化火扰神。
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男性患病人数高于女性,大部分患儿的诊断年龄是在36月龄以后。
方法:本课题通过制定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医证候调查表,运用多中心调查的方式,收集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狭隘兴趣为主要症状就诊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基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对调查表中的41个中医四诊信息条目进行频数统计后,剔除阳性率≤5%的条目,最终留下40个中医四诊信息条目,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依据得到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中医常见证型,并根据结果探讨本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布规律和病因病机。
结果:1本课题通过对收集的200例24~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中医证候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11个公因子。根据专家临床经验及中医辨证学理论确定公因子对应的病位证素有心、脾、肾、肝,病性证素有气虚、精亏、血虚、火(热)、痰湿。再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11个公因子的得分矩阵进行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学理论和专家意见,判定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中医证候有心脾两虚证、脾肾亏虚证、肾精亏虚证、痰蒙心窍证、心肝火旺证。
2频数统计得出舌苔分布依次为苔薄白(50.5%)、苔厚腻(26.5%)、苔黄(19.5%)。舌质分布依次为舌质淡(54%)、舌质红或舌尖红(24.5%)、舌质淡红(24%)。排名前五的指纹脉象为指纹淡(28%)、脉滑(16%)、脉细弱(14.5%)、脉弦(11%)、脉数(9.9%)。证候分布方面,20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心脾两虚证有45例,占总数的22.5%、心肝火旺证有44例,占总数的22%、肾精亏虚证有38例,占总数的19%、脾肾亏虚证有37例,占总数的18.5%、痰蒙心窍证有36例,占总数的18%。24~36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肾精亏虚证分布最多,有28例,占本年龄段的35.9%;36~48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心脾两虚证分布最多,有20例,占本年龄段的32.8%;48~60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心肝火旺证分布最多,有16例,占本年龄段的48%;60~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心肝火旺证分布最多,有11例,占本年龄段的39.3%。24~48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证(15.5%)、肾精亏虚证(17.5%)为主;48~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证型分布以心肝火旺证(13.5%)、心脾两虚证(7%)为主。
3本课题共收集了200例24~72月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其中男性161人,女性39人,男女比例为4.1:1。24~36月龄儿童占39%,36~48月龄儿童占30.5%,48~60月龄儿童占16.5%,60~72月龄儿童占14%,所以,61%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集中分布在36~72月龄。
结论:1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中医证型有心脾两虚证、脾肾亏虚证、肾精亏虚证、痰蒙心窍证、心肝火旺证。
2孤独症谱系障碍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了脑神紊乱和脑神不足。具体病因病机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充;脾肾亏虚,精亏血少;心脾两虚,神失所养;痰浊内生,蒙蔽心窍;肝气郁滞,化火扰神。
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男性患病人数高于女性,大部分患儿的诊断年龄是在36月龄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