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血糖波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探索2型糖尿病(T2DM)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糖波动性(GV)的相关性及其与病程、合并症、慢性并发症等的关系,以丰富中医理论的数字和图形资料,为中医学的辨证分型提供数字量化的客观依据,为临床医生精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未来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和推广应用提供思路与方法。
  方法:本课题采用描述性临床研究方法,共纳入2018年4月-2019年2月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55例患者。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结合临床将2型糖尿病分为五种证型,最终纳入热盛伤津证27例,痰浊中阻证38例,气阴两虚证40例,脾肾气虚证27例,肝郁脾虚证21例。在统一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3天7次毛细血管自我血糖监测(SMBG)即: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BGAB)、午餐前血糖(BGBL)、午餐后2h血糖(BGAL)、晚餐前血糖(BGBS)、晚餐后2h血糖(BGAS)、睡前血糖(BGBR),计算出日内GV指标即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日间GV指标即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BG-CV),分别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等)、病程、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指标、诊断信息(合并疾病、慢性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尤其是观察T2DM各中医证型与GV的相关性,从而得出结论。
  结果:
  1.基本情况:患者年龄构成比情况:五组证型之间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人群集中在中年患者;五组证型之间性别分布、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情况:五组证型BMI基本在超重范围,痰浊中阻证的BMI与其他四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2.五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各受试者之间血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五组患者合并症发病情况:T2DM各个中医证型合并疾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4.五组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痰浊中阻、气阴两虚、脾肾气虚组发病率最高,与热盛伤津、肝郁脾虚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五组中医证型与7个时间点血糖谱的相关性:整体分析7次血糖的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并结合数据来看,FBG、BGB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GAB、BGAS均为痰浊中阻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P<0.05);BGAL为痰浊中阻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P<0.05);BGBS为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痰浊中阻证、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P<0.05);BGBR为气阴两虚证>痰浊中阻证、脾肾气虚证>热盛伤津证、肝郁脾虚证(P<0.05)。
  6.五组中医证型与日内GV的相关性:痰浊中阻、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证的SDBG、LAGE明显高于热盛伤津、肝郁脾虚证(P<0.05),痰浊中阻、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浊中阻证的PPGE高于其他四组(P<0.05)。
  7.五组中医证型与日间GV的相关性: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证的FBG-CV与痰浊中阻、热盛伤津、肝郁脾虚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GV与中医证型有明显相关性,气阴两虚、脾肾气虚、痰浊中阻证的日内、日间GV较高,且GV幅度越大,T2DM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越高。GV可作为T2DM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并且在治疗时临床医师要更加关注气阴两虚、脾肾气虚、痰浊中阻三种证型的GV情况,以达精细降糖,平稳达标的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近10年有关心悸病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出心悸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治疗心悸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8年12月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与心悸病相关的文献,利用关联分析提取不同证型的药物组合,总结现代中医治疗心悸病的用药规律。  结果:①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心悸病出现频次较高的证型为气阴两虚、心脾两虚和痰火扰心。②治疗心悸病的常用单味中药有炙甘草
学位
目的:本篇论文通过系统收集整理李鲤教授在治疗颤证中的临证经验,分析出其临证思辨特点,综合临床用药规律来总结李鲤教授治疗颤证的经验,最终将李鲤教授治疗颤证的临床经验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完善丰富中医药治疗颤证的辨证论治体系。  方法:  1.系统整理李鲤教授多年来发表的论文、专著、手稿,并通过拜访其门人弟子对李鲤教授治疗颤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探讨、分析。  2.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李鲤教授在河南省
学位
目的:观察安神愈眠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均选自于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筛选后纳入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睡眠卫生教育,并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安神愈眠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评
学位
目的:本研究从病毒性脑炎的传变规律为切入点,以“既病防变”为指导,基于“先证而治”思想,运用气营两证合方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治疗病毒性脑炎气分证,观察分析病情发展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病毒性脑炎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及方法。  方法:(1)以2016.02-2019.0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到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
目的:评价精元康胶囊治疗脾肾两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方法:以确诊为脾肾两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拟使用“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的患者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紫杉醇+顺铂”标准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精元康胶囊。通过Piper疲乏修订量表-中文版本、中
目的:本试验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进一步研究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有效性,明确其疗效特点,发挥中医药传统疗法的优势,为临床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拓宽思路,提供一种安全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依据统计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耳穴压豆组)31例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耳穴压豆,每周治疗1次,连
学位
目的:评价固元益智汤治疗元精亏虚痰瘀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并配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固元益智汤,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SDSV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
目的:观察醒脑灌肠液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探讨醒脑灌肠液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用药安全性,旨在为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探求针对性的方案,为醒脑灌肠液的临床推广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方法:在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病区和急诊科病区收集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满足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患者72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西药联合
目的:通过对中医证候积分、尼平生活质量表、综合疗效的观察,评价消痞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收集的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消痞和胃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4周为1疗程。4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各个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本项目根据中医学“肾主骨,藏精生髓,精化血”理论,观察滋髓生血胶囊联合环孢素(CSA)、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27(IL-2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具有“补肾填精、益气养血”作用的中成药滋髓生血胶囊对CAA的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新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从2017年04月~2018年06月在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