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察了宁波方言的有标被动句。对于那些与普通话被动句差别较大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试图从语法化的角度来推断被动标记词的来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宁波市的相关情况以及被动标记词“拨/得”的基本用法,并对汉语被动句研究作了简单的回顾。第二部分通过对宁波方言无标被动句和有标被动句的对照,介绍了有标被动句的四种句式,并对结构项的隐现条件作了初步观察。第三部分详细考察了N1、N2及Vp的语义语法功能。第四部分讨论了被动句和给予句、处置句之间存在的歧义现象。第五部分简要回顾了“得”的历史发展状况,考察了该词的语法化进程。附录是方言语料两篇。 宁波方言的被动标记词有“拨”、“得”两个。“拨”、“得”在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差别不是很明显,不同的地方,人们在使用中根据习惯来选择,市区使用“拨”多,郊县使用“得”多。根据主语位置是否出现体词性成分和句末是否出现语气词,我们把宁波方言的有标被动句分为四式:Ⅰ式:N1+得+N2+Vp+M;Ⅱ式:N1+得+N2+Vp;Ⅲ式:()+得+N2+Vp+M;Ⅳ式:()+得+N2+Vp。这四类句式中各个结构项有的可以隐去,有的不能隐去。 句末语气词在宁波方言被动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标被动句在语义理解上受语境的制约很大。句末语气词“啦”、“(口雨田)”本身就有完结义,和句子中的结果补语加合在一起,使整个句子的重心指向补语,从而突出动补结构在句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还传达一种新信息,使该动补结构蕴有“不同寻常、与常理有点出入”的意思。 宁波方言有标被动句的各个结构成分在句中的功能各异,本文第三部分对N1、“得”、N2、Vp、M这些结构项进行了详细考察。 N1为施事是宁波方言有标被动句的一大特色,去掉“得伊”句子依然成活,而且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只是被动的含义大大减弱。我们认为被动句的句式对于语义表达的制约是很强烈的。N1还可以是处所名词、工具格或更复杂的成分。 N2根据虚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实在在的施动者,另一类是意义比较虚的成分,它和被动标记词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格式,意义虚灵。有标被动句中谓词后跟补语成分是常见的现象,根据谓词的不同可以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还可以是动宾式。有时Vp可以是形容词。 当Vp为组合式动宾结构“得”字句或Vp为光杆动词的否定“得”字句时,被动句与给予句、使役句会产生歧义。句术语气词是一个可以在形式上消解歧义的手段。当N2由两个体词构成时,如果前一个体词是后一个体词的领属者,那么产生歧义的可能性也很大。这类歧义结构无法从语法形式上判断得到消解,只能在语境中作出判断。⑧硕士学位沦文MAST!;R’S川l:515最后我们考察了古代汉语“得”的语义发展进程和宁波方言100个“拨/ 得”字句,初步推测宁波方一言给予、处置、被动标一记词有着同一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