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肢动脉远端狭窄或闭塞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且常合并有近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远端流出道不佳的血管病变外周血管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本课题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在球囊扩张开通近端主髂、股、腘及胫腓干动脉的基础上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已确诊为糖尿病足(Fontaine IV)患者96人,共116条患肢,对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A、B、C组,其中A组为联合治疗组:32名患者(32条患肢),男:女=14:18,年龄56岁到67岁,平均年龄(58.37±5.21)岁,收集入组患肢根据动脉CTA结果,将多节段血管病变患肢采取髂膝下、股膝下、腘膝下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三分法行组内分组,行球囊扩张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B组为单纯球囊扩张组:32名患者(36条患肢),男:女=11:21,年龄57岁到71岁,平均年龄(59.86±6.71)岁,同A组依据动脉CTA行组内分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C组:32名患者(42条患肢),男:女=16:16,年龄53岁到76岁,平均年龄(60.03±7.56)岁,予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局部清创及换药等治疗,作为对照组。A组和B组的基础治疗均与对照组C组相同。随访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通过统计学分析分别对三组主观指标冷凉感评分缓解情况;客观指标间歇性跛行距离、溃疡面积、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一、治疗前A、B、C三组冷凉评分、溃疡面积评分、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A、B组较对照组C组冷凉评分、间歇性跛行、溃疡面积评分、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二、A、B两个实验组之间,治疗前A、B两组冷凉评分、溃疡面积评分、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冷凉评分、溃疡面积评分、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量评分指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组。三、球囊扩张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随访1年内复查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未发现血栓栓塞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有效降低截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