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量热技术的金属微滴和非晶颗粒极端非平衡相变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材料在极端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纳米量热作为一种新兴的量热技术,具有高达107 K/s的加热冷却速度,可以原位获取金属材料在极端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行为。相对于传统热分析技术,其热容灵敏度在纳米量级,可以检测到微弱的相变信息。除热力学和动力学外,纳米量热结合其它表征手段,可以对相变进行全方面的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揭示极端非平衡相变的内部机理,还可以为新材料开发和改性提供直观的实验证据。本文在前期非平衡形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n基合金微滴和Ce68Al10Cu20Co2(at.%)大块非晶在极端冷却和加热条件下的凝固、玻璃化转变、晶化以及熔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差示快速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fast scanning calorimetry,DFSC)实现了单个Sn基合金微滴在104 K/s级别的原位冷却,凝固组织得以细化,析出相分布均匀。在Sn3.5Ag微滴中,15000 K/s的冷却速度可以获得0.22 Tm的过冷度。借助于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成功对其凝固组织进行了表征。在此条件下,微滴析出相都在100 nm以下,没有大块针状Ag3Sn的形成。快速凝固中,b-Sn基体和Ag3Sn之间形成纳米扩散偶并存在高达109/m的浓度梯度,可以降低形核驱动力,提高过冷熔体的稳定性,形成SnAg非晶。在Sn3.0Ag0.5Cu微滴中,通过对20000 K/s冷却速度下“冻结”的不同尺寸、不同形貌析出相的表征,阐明了Ag3Sn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晶粒内部Ag3Sn形成初期为球形,其((?)02)晶面作为择优生长面沿[(?)03]方向生长,变为棒状。但是受限于生长时间,尺寸仍在纳米级别。纳米量热实现了Ce68Al10Cu20Co2大块非晶从0.083 K/s到14000 K/s加热速度下的晶化动力学研究。加热速度增加,晶化温度升高,晶化激活能降低,传统Kissinger方程不再适用。通过计算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之间的晶体生长速度,发现了低温熔体中生长速度和粘性流动发的去耦合,即不再遵循Stokes-Einstein方程,而Ediger关系可以在低温段表述此变化,即Dμη-0.865。结合经典形核理论可以获得Ce68Al10Cu20Co2过冷熔体的形核率,以此判断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晶化行为的不对称性,即加热晶化由生长控制,冷却晶化由形核控制。由此进一步排除Ce晶体首先析出的可能性。随着加热速度的提高,Ce68Al10Cu20Co2晶化路径发生变化,因此普通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快速加热下的晶化产物差异明显。在Ce68Al10Cu20Co2金属玻璃中,以Al原子为中心的二十面体为基本原子结构。相对于直接形成晶体,亚稳的Al13Co4准晶与非晶具有更高的结构相似性,因此会首先析出,作为金属玻璃微结构和最终晶化产物的过渡相。纳米量热设备极高的冷却速度可以实现Ce68Al10Cu20Co2非晶的原位制备。当冷却速度从100 K/s增大到50000 K/s,先后获得晶体、晶体-非晶混合组织以及完全非晶三种不同凝固组织。通过后续再加热可以确定凝固组织微结构对玻璃化转变、晶化以及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金属玻璃形成由笼统地抑制晶化进一步细分为形核和晶体生长两方面。具体而言,10000 K/s的冷却速度可以抑制冷却过程中晶化的发生,即传统意义上的临界冷却速度。而在50000 K/s的冷却速度下,不仅晶化被完全抑制,均匀形核的发生也被限制。原位冷却形成的Ce68Al10Cu20Co2非晶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退火10-3-104 s,实现了微结构的有序化转变。通过计算再加热过程中的晶化焓和整体潜热,实现了对等温形核和晶化动力学的定量分析,结合结构表征,证实了Ce68Al10Cu20Co2的二次晶化机制。在等温退火过程中产生的有序团簇表现出了明显的尺寸效应,形成低温熔化峰。玻璃态的晶化由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共同作用,而过冷熔体中,异质形核成为影响晶化的主要因素。当非晶中形成大量纳米晶,二者界面会存在高致密度的原子团簇,可从整体上提高残余非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即提高其动力学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Riemann-Hilbert方法和Darboux变换在可积系统中应用。利用Fokas统一方法,证明了Chen-Lee-Liu方程和复Sharma-Tasso-Olver方程在半直线上的初边值问题解可用Riemann-Hilbert问题的解表示;从两个离散等谱问题出发,导出了二类新的在Liouville意义下可积的并具有Hamilton结构的方程族,进一步借助Lax对的规范变换构造了离
有限群论中,从正规子群所具有的性质或者子群的正规化子与中心化子所满足的某种关系出发研究有限群的结构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课题,并且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源自下面的两个基本事实.如果有限群G的子群A满足A ≥ G’或A ≤ Z(G),则A(?)G;如果A是有限群G的交换子群,则A≤CG(A)≤ NG(A)≤ G.有限p-群G称为CCts-群,若对G中任意正规子群N,均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扇形矩阵本身所具备的许多性质,一类凹函数在扇形矩阵上的若干不等式以及关于扇形矩阵及几何平均的一些不等式.首先研究了扇形矩阵的共轭,逆,任意阶Schur补都还在该扇形中.一些矩阵乘积的特征值,一些矩阵的Hadmard积,*相和矩阵,矩阵极分解的酉矩阵,它们的数值域仍在该扇形中.进一步地,还延伸了这类矩阵一些特征值,奇异值不等式及一个分数阶映射.接下来主要证明了扇形矩阵上凹函数的两个不
在有限群论中,应用子群在有限群中的嵌入性质来研究有限群的结构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课题.由于子群的正规性与可补性是有限群论中最基本的性质,于是由此引出许多与它们相关的嵌入性质,并且人们已经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素数幂阶子群在有限群中的嵌入性质,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在第三章,我们主要利用素数幂阶子群的弱M-可补性,获得了有限群G的某个正规子群包含在G的F-超中心ZF(
近几年来,空间光孤子传输特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大多数研究的空间光孤子都是在局域非线性介质中讨论的,这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模型。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都表明介质的非局域特性广泛存在于各种非线性材料中,比如说等离子体、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以及向列液晶材料等。非局域效应具有稳定非线性结构的作用,还可以影响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最近,空间光孤子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了竞争型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竞争型非线性
格点QCD预言在高温高密条件下将会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而随着QGP演变过程中温度的下降,QGP会相变为强子物质。利用美国布鲁海汶国家实验室(BNL)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能得到超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产生的QGP和强子物质的实验数据。J/ψ产生的抑制是验证QGP存在性的一种有效信号。由于强子物质中的轻介子与粲素发生的非弹性散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复合而成。复合材料的历史可追溯很远,如从古沿用迄今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及以上不同材料复合而成。复合材料可以发挥各种组成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从而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高温等优良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衣料等领域。当组成材料的粒子
传统光学器件受到衍射效应的限制,其最小尺寸一般在半波长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光学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和集成密度。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需要突破衍射限制,进而获得各种亚波长尺寸的光器件。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SP)是目前纳米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是指沿着金属介质分界面传播的表面电磁波(主要在红外和可见波段),其主要特性是电场强度在金属与介质的界面上具有最大值,远离金属表
基于美国哈里博顿石油公司的固井液态添加剂自动分配系统,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应用虚拟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设备国产化研制,需要研究虚拟装配关键技术。而碰撞干涉检验方法、装配工艺规划优化和可拆装性评价是近年来虚拟装配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一般用不同的方法对柔性和刚性物件的虚拟装配进行干涉检验,刚体碰撞检测多采用层次包围盒方法,变形体的碰撞检测主要是寻找提高检测速度和检测质量的方法。但由于采样技术的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