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度近视家系PRSS56突变鉴定及该基因与屈光不正相关性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屈光不正的定义为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介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屈光不正患病率迅速上升,对公众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高度近视常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三分之一的高度近视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的视力障碍或失明。屈光不正的遗传方式多样,遗传学研究有利于屈光不正的基因诊疗。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拟对一个高度近视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查,明确导致其高度近视的致病基因,并试图探索其突变致病的分子机制。[方 法](1)收集一高度近视家系,经屈光检查、眼前段及眼底疾病的排外检查,诊断为遗传性高度近视,并绘制家系图。获得每一位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后,收集患者及家属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并提取DNA;选取一核心家系的三位成员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并进行Sanger验证和共分离分析;(2)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整理PRSS56既往突变位点,筛选一个导致近视(c.G88A(A30T))、一个导致远视(c.G926C(W309S))的突变位点,以及本高度近视家系筛选出的突变位点(c.C827T(A276V)),作为进行下一步功能验证对象;(3)对该基因结构域、突变位点的进化保守性、稳定性进行分析;使用Pymol软件对突变蛋白进行同源建模,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4)合成PRSS56全长,构建C端带有FLAG的PRSS56野生型载体,在野生型载体模板上进行定点突变,将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瞬时转染到HEK-293T细胞内;(5)将细胞分为5组,WT组:野生型组;c.C827T(A276V)组:本研究鉴定的高度近视突变组;c.G88A(A30T)组:另一近视组;c.G926C(W309S)组:高度远视组;NC组:仅加入转染试剂的空白对照组;(6)转染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测定上清中PRSS56浓度,测定不同分组活性;(7)除NC外四组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法检测FLAG和Calnexin的表达并进行比较;(8)除NC外各分组进行Flag与Calnexin免疫双荧光检测,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间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进行比较;(9)各分组细胞提取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10)实验数据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p<0.05被认为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实验均独立重复3次。[结 果](1)纳入本研究的高度近视家系共有四代27名成员,其中有10名患者被诊断为高度近视(9名女性,1名男性),所有家庭成员均未患有与高度近视无关的严重眼部疾病和全身疾病;(2)筛选出三个候选基因:PRSS56、COL18A1、HNF1A,验证发现PRSS56,c.C827T(A276V)与本研究家系7个高度近视患者实现家系基因共分离;(3)通过生信分析,可知PRSS56 c.C827T(A276V)这一突变刚好发生于PRSS56蛋白质的保守结构域,各物种该位点均呈现高度保守性,且该突变会破坏野生型蛋白结构稳定性,使蛋白质3D构象产生显著改变;(4)转染48小时后的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PRSS56浓度:c.G88A(A30T),c.C827T(A276V)和 c.G926C(W309S)显著增加(P<0.01);结果还显示,c.G926C(W309S)与NC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而WT组与c.G88A(A30T)相比显著减少(P<0.05);(5)各分组 PRSS56 活性:c.G88A(A30T),c.C827T(A276V)活性变化轨迹大致相同,均在1h后逐渐下降;c.G926C(W309S)组活性值逐渐下降,1h达到最低后基本维持相同水平,并且活性水平与近视分组相比较低;(6)由Western-blot结果可知,Flag标记的PRSS56这一融合蛋白仅在膜级份结构上表达;c.G88A(A30T),c.C827T(A276V)PRSS56融合蛋白高表达,分别与c.G926C(W309S)组,WT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7)细胞转染48h后各分组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无差异,Flag与Calnexin均定位于内质网;(8)转录组分析结果如下:差异基因数量:c.G926C vs c.G88A&c.C827T 为 1321 个,WT vs c.G926C 为 157 个,WT vs c.C827T为80个,WT vs c.G88A差异基因数量为49个,可见c.G926C vs c.G88A&c.C827T明显高于其余三组;WT vs c.C827T和WT vs c.G88A共有的基因中,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6个,其中ANKHD1与PRSS56有较强关联;各组聚焦到的调控通路如下:c.G926C vs c.G88A&c.C827T:微管细胞骨架组织;WT vs c.C827T:对钙离子的反应、前体代谢产物和能量的产生;WT vs c.G88A:细胞防御反应、翻译后蛋白质修饰;WT vs c.G926C: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组织。[结 论](1)本研究招募的四代常染色体显性高度近视家系,他们表现出疾病的临床表型,如屈光度≤-6.0D,眼轴长度>26mm,部分家庭成员已伴发高度近视并发症,如白内障、视网膜脱落、豹纹样眼底改变等;本研究首次在一中国高度近视家系中鉴定出PRSS56基因新的错义突变:c.C827T(A276V);该突变位点与高度近视具有极强关联性,与家系患者实现共分离;该突变是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取代,且通过改变残基之间的连接方式引起蛋白质构象变化导致其结构不稳定;(2)细胞功能机制研究验证了 PRSS56是一种分泌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且突变后不改变其亚细胞定位;导致近视的突变型转染细胞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浓度比高度远视组和野生型高,符合PRSS56功能丧失导致眼球缩小,与近视相关的PRSS56突变可能以相反的方式起作用这一初步预测,从而为PRSS56调控眼轴增长提供新的见解;(3)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提示PRSS56突变导致高度近视的调控通路与微管细胞骨架组织等具有较强的关联,且可能与ANKHD1基因有相关性,有待我们下一步的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地理分布差异大、起病隐匿、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较早等特点区别于其他头颈部肿瘤。在过去十几年里,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然而,治疗后仍有30%左右的患者发生复发和转移,导致5年生存率的提升较慢,预后较差。探索鼻咽癌转移相关的具体机制,发现新的诊治靶点将有助于降低鼻咽癌复发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HSP27是由热和其他化学或物理应激源
[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探讨BPPV与前庭功能检查的相关性,评估前庭功能检查对BPPV患者的临床运用价值,为BPPV诊断提供客观评估指标,为进一步了解BPPV的发生机制,辅助评价手法复位的效果,对BPPV的预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1.BPPV组: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诊断为BPPV的患者60例,对60例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检查项目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独立危险因素。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是OSA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IH可激活RhoA/ROCK信号通路影响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调节心肌细胞间
[目的]通过检测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中microRNA(miRNA)表达水平,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为OSA及其并发症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住院部和门诊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
[目 的]比较U型硅胶支架和含有糠酸莫米松涂层的全降解药物支架应用于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术后的疗效差异,以优化诊疗,为临床提供参考。[方 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8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儿20例,平均年龄3.35岁,中位年龄2岁,按术后放置后鼻孔支架的不同类型分为全降解药物支架组12例、U型硅胶支架组8例。所有患儿均于手术前、术后行电子鼻咽镜和鼻部CT检查,术后随访6个月-24
[目 的]1.分析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质量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2.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大泡性角膜病变;同意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能配合并接受术前及术后检查和随访;能完成本研究中量表的内容。排除标准:随访过程中出现植片脱位未复位;合并其他严
[目的]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眼表疾病,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是其常见的病原菌。本实验建立树鼩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观察模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征,并观察树鼩细菌性角膜炎病理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的表
[目的]研究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不同用药时间点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类型、程度;探讨标准化和统一化的SLIT服药时间方案,减少家长及患儿的顾虑,以获得更多的治疗益处。[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AR,SLIT和药物治疗的患儿资料共
[目 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DKD与DR两者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1.纳入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等一
[目 的]通过研究3个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家系,分析其遗传特点和临床特征,明确致病基因,探索可能的分子致病机制,为遗传性耳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1.对3个家系的先证者及家属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谱,作出临床诊断;2.收集3个家系的外周血血样,提取DNA,对家系中先证者进行406个耳聋基因的高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