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倍受争议的一位作家。一生命运多舛,屡屡受挫。但他确属美国文坛少有的天才怪杰。生前创作包括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提出了自己的写作哲学一效果论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美学。被人视为侦探小说的鼻祖,恐怖小说的先驱,哥特小说、象征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的界定,有人甚至认为他的作品已经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综合国内外对爱伦·坡作品的研究,从十九世纪中期的传记性批评到弗洛伊德的心理批评,直至二十世纪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以及通俗文化研究,爱伦·坡的作品被后人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新意,坡研究呈现多元化多维度空间。
本文拟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探讨坡作品中梦幻色彩的原因。存在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是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主张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存在是虚无的,但是人本身可以在自我存在的基础之上做出自由选择,寻求真正自我。本文摆脱前人对爱伦·坡文本内部的语言结构和死亡主题的分析,意图从其作品中突出的似真似幻的特点,探析作品中的生命观、死亡观以及宇宙观和美学观,剖析其形成的原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正好符合了坡探寻真义,寻求生命之美真理,达到自由意志选择的高度的一种必然结果。坡的作品体现出了对生命的虚无和荒谬,同时渗透着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可逃避的命运慨叹。而坡的宇宙观和美学观则进一步阐释了坡作品中神秘、恐怖而又梦幻的原因所在。宇宙在坡的眼中即是以归一——离散——归一的模式发展变化,而这正是他究其一生,叩问上苍生命要义之所在,即他所倡导的天国之美或超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