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的人际意义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多为经验总结性的探讨,缺乏理论深度。本文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结合话语分析、语用学、语言教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通过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的人际意义深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师生关系。   本文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在现有的人际意义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的实际,提出了一个适合分析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人际意义的分析框架;(2)详细考察了师生语气、情态、评价、人称和交互言语行为的使用/实施情况,揭示了师生言语所体现出来的课堂师生关系;(3)比较不同教师在语气、情态、评价、人称和言语行为等方面的使用/实施情况,联系这些教师所教班级的课堂气氛,提出了一系列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师生使用的言语蕴含了丰富的人际意义,但已有的一些人际意义分析框架并不完全适合分析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的人际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来说,不仅语气、情态、评价、人称等话语形式(言语结果)可以体现人际意义,交互言语行为(言语行为过程)同样可以体现人际意义。   研究还发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师生都扮演了多重角色。一方面教师享有权势地位,他/她有维护自身权威和主导地位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她又有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友好团结关系的需要,这二者形成一种张力,教师和学生就在这种张力中不断地寻求彼此关系的相对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机的具体表现又多有不同,因此可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多重平衡的关系。   不同的教师在使用能够体现人际意义的言语资源方面差异很大。能使课堂气氛显得良好的教师通常更善于利用这些言语资源:通常能够恰当地运用评价资源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激情;通常会对“祈使”等可能伤害学生“面子”的行为进行包装,以避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更愿意使用能够起到联盟学生作用的人称代词“我们”、“大家”等,让学生感到亲切;还会比较多地使用低中量值的道义情态,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更善于引导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交际中来。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特别是帮助教师合理地使用语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重要意义;对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评估标准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鲁国作为一个独立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秉承夏商周三代文化之传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其作为儒家的发源地,对于儒家一脉的文学思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春
本文在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历时性地分析了晚清以来中国学界接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态度转变。百年来,中国学界对吐温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人们的态度也
通过对充油电力变压器产氢机理的分析,根据油中溶解的不同特征气体成分之间的伴生增长情况,提出一种动态识别氢气主导型故障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静态分析方法受故障累积
文章讨论了北方网黄河上游、黑龙江水电向环渤海经济圈输电,中部网长江中上游水电向长江下游经济圈输电,南方网澜沧江、红水河、闽江水电向珠江下游经济圈输电,建设北、中、南三
封开及其周边的地区是岭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汉代管辖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东汉改名为交州刺史部)首府所在地就在现在的封开和梧州一带。封开及其周边地区的汉语方言(
左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一位颇具特色的成长小说家。记录个人生命体验的自传《道路上的尘迹》(1942),以父母亲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约拿的葫芦藤》(19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外国作家大规模来华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根据这些外国作家来到中国的原因及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关系的契机不同,可以将他们分为应邀访华作
最近,朗盛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总投资额超过2000万欧元的项目,扩大了公司芳香族产品一体化生产基地,体现出芳香族中间体生产是朗盛的一项核心能力.这一综合现代化项目的重点
通过对漯河市干河陈变电站10kV配电网在安装ZXB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前后的运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装置本身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运行说明ZXB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运行
《西游记》的跨文化价值是其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面,也是至今为止对其研究相对匮乏的一方面,而作为一部涵盖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名著,尤其是与西方文学精神形成契合较为明显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