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分析法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yxx_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裁分析及体裁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的。此后,体裁分析的教学运用主要集中在旨在提高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专门用途英语写作水平的专业写作课上。J.Swales对科技论文的体裁结构特征的分析是体裁分析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此外,还有许多体裁分析者对法律语篇,商务语篇,广告语篇等从体裁结构与语言特征的角度做了全面的分析,这些体裁分析的研究成果都能很大程度地帮助体裁使用者们写出更好的语篇。体裁分析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有更广泛的运用。本文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引入体裁的观念和体裁分析的成果,可以在体裁理解和体裁写作两个层面上帮助二语学习者习得运用特定体裁知识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比其在母语教学中的运用更有价值和意义。体裁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教会学生体裁分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鼓励学生能独立的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由于现在国内对体裁分析法还停留在理论介绍阶段,实际运用还很少,因此本文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次教学实验,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尽管爱·默·福斯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属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化圈的著名作家,但在英国文学研究中鲜有人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风格与主题上乍看上去迥然相
《我弥留之际》因其创作方法独特,风格怪异令读者望而生畏,评者争论种种.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国内外相关评析众多,却少有突破.鉴于此,该篇论文对其进行多角度"解谜",逐章拨开笼
英语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在日常会话、故事、小说、广告、戏剧、诗歌、笑话、谜语等文体中,用来造成幽默、诙谐、讽刺的效果,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有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同国外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作为外界了解我国高校的教育和科研发展情况的快速而有效的新型媒体,高校的网络新闻愈发重要,高校网络新闻的
随着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的发展,尤其是《英语的衔接》(1976/2001)一书的问世,语篇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并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翻译领域,翻译
翻译的对等理论由来已久,曾一度是译界讨论的热点,但各家对对等本质的理解总是莫衷一是,不能统一.该文共四章,对对等翻译进行了再思考.第一章,针对译界对对等译论所存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