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和经济开放度也在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和产品进出口日益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但在拉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这“三驾车”中,消费需求一直不足。使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占比越来越大,特别是出口需求。由于内需不足,外部需求越来越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使得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尽管中国经济的实力正在不断提升,全球经济总量中中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08年的6.85%。但是,客观地讲,中国经济远未强大和成熟到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对中国经济兴趣的升温,说明中国正在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一个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巨大漩涡,这个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巨大漩涡就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就是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我国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这也是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应当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国际收支持续多年、大量的“双顺差”的存在,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少见的,综合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已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之一。现在我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为了对扭曲的经济结构产生的不良后果所进行的补救性调整,其中也包括民生政策。在民生政策中解决内需的不足应是我国政府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长远举措。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重点揭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对如何解决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