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涵摄错误之研究 ——以珍稀动植物类案件为例的分析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涵摄错误是解决“王鹏鹦鹉案”等引起舆论哗然与备受学界关注的案件的有效之策,而司法实务总体上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很少论及涵摄错误,涵摄错误的实践缺位之现状催生笔者对此的思考。诚然,涵摄错误在司法实践中无法被重视的重要原因是实务界对涵摄错误的理论认识不足,甚至是我国大陆刑法学界也存在对涵摄错误的理解单一并且论证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的核心是厘清涵摄错误的理论争议与要点,意在探求如何将涵摄错误有效适用于司法之中。由于环境资源犯罪是当下重点打击对象,加之涵摄错误在珍稀动植物类案件中矛盾突出,笔者便以珍稀动植物类案件为分析样本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珍稀动植物类案件的现有处理方案进行梳理。学者们主要提出目的性限缩解释、社会危害性判断、违法性认识错误、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这四种解决之道,都旨在为行为人争取无罪或者罪轻的处理。目的性限缩解释路径的本质是要求法官加大自由裁量力度甚至背离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社会危害性判断路径因社会危害性的概念模糊、判断标准主观性强,难以得到适用;违法性认识错误路径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因大多数行为人对于行为的违法性有一定认知而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路径存在词语不合理、理论不周延、逻辑不自洽、理解有问题等不足,因而不利于司法的有效适用。现有方案未能解决问题,而涵摄错误是精准对应,行之有效。可涵摄错误理论研究不足是一大问题,基于此,第二部分进行涵摄错误理论的考察与探讨。首先厘清刑法中错误的分类以避免混乱。“事实—法律”错误由来已久,“构成要件—禁止”错误伴随阶层论犯罪体系而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宜采“事实—法律”错误。已有的涵摄错误的概念不全面,以涵摄过程的推导为根据,得出涵摄错误的应有之义。借鉴分类型研究的意识,试将涵摄错误分为认识与解释分离和认识与解释交叉两种类型。认识与解释分离的涵摄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的处理规。而认识与解释交叉的涵摄错误适用刑事可罚性错误的处理规则。另外,在承认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的前提下,涵摄错误应当是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的下位概念。第三部分以涵摄错误运用于司法为目标。随着犯罪论体系的变化,法律错误也经历从故意理论到罪责理论的变迁。鉴于我国刑法实质故意的立场,加之实务界对于四要件或者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倾向性,违法性认识是故意要素,那么认识与解释分离的涵摄错误的效果是通过阻却故意进而阻却犯罪。认识与解释交叉的涵摄错误本质上是实质的违法性的程度问题,与可罚的违法性相比,刑事可罚性更具理论优势。法官判断程度高低,程度低的系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成立犯罪;程度高的系属“犯罪情节轻微”,成立犯罪但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第四部分以具体的珍稀动植物相关案例为样本分析涵摄错误的司法现状。法院裁判呈现出的特点是:涵摄错误理论认识极其不足、实务界总体报以消极保守态度、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论证尤为缺乏、司法判断标准莫衷一是、举证责任分配纷乱无序。法院裁判就司法判断标准应持“原则采一般人标准,例外采行为人标准”的观点;就举证责任分配应持“举证责任在公诉人,行为人及其辩护人、法官都可以提醒检察院涵摄错误的存在”的观点。裁判也反映出人工繁殖或者人工培育、珍稀植物自然枯萎或者死亡、涵摄错误作为量刑情节处理等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当地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求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不能 很好的处理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一方面难以改善传统聚落相对城市来说较大的差距,一方面也会加速当地传统建筑、文化、习俗的消失。为保护传统村落,对其采用静态修复显然不能够满足居民居住的需求,因为传统村落是基于适应居民生活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需要对村落的一些空间与功能进行重新定义,从而满足当代生活的需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就业与生活,并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大部分农民工仅仅是将工作场所迁移至城镇,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并未真正融入城镇。大量研究也表明,农民工有强烈的社会融入意愿,却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诸多障碍,这一矛盾既不利于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的提高,也不利于他们在城镇定居,更不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因此,
人情消费指的是家庭用于人情往来的礼仪性消费,主要包括亲属之间的亲情、庄里乡亲之间的乡情以及由于交往而建立的熟人关系而形成的狭义的人情方面的消费,本文主要是以人情消费中的婚礼人情消费为重点进行研究。人情消费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乡风民风的建设,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基于对山东省M村的婚礼人情消费现象的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访谈法对M村的婚礼人情消费变迁进行
关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的认定,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存在争议,且目前在建筑施工所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的案件中,往往存在多因一果,在界定各被告的责任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无资质人员挂靠具有建筑资质的单位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情况下,对于被告身份的确定以及责任大小的划分更加困难。本文以邓某某等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一案为例,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学术观点,评析本案的两个争议焦点:
随着语言教学研究重点的改变,第二语言教学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策略和情感因素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调查云南省昌宁县高中生英语写作策略、英语写作焦虑与英语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中英语教师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云南省昌宁县高中生英语写作焦虑和英语写作策略现状如何?(2)云南省昌宁县高中生英语写作焦虑和英语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随着英语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也成了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2017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它强调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然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文创也在朝着数字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将具有地域特色、博物馆特色的文化要素融入文创设计当中,以减少同质化现象,以及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挖掘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的基本认知与偏好,汲取用户对于文创产品的设计建议也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有效的用户参与式设计模式,能够在互联网虚拟社区背景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数据提取,获得用户对博物馆意象与印象感知。
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他们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的的关键时期,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的最初场所,因此家庭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道德品质建设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意义。而如今,小学生品德发展出现了一些道德认识缺少、道德行为偏差等问题,更多谈及到的也是家庭教育问题,由此可见家庭的德育功能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本文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调查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体育赛事逐年增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相继举办了南京青奥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2022年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夏奥会与冬奥会将在北京完美相遇。习近平总书记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出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办奥理念,其中“绿色办奥”作为四大理念之首,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治国理政理念相一致。冬奥会提出的绿色方案彰
当前,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为提升传统村落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创造出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对其生活空间予以高度重视。苏州市作为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先发地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点城市,其传统村落发展建设以及面临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本文以苏州传统村落生活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多学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苏州典型传统村落陆巷村为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