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效应对CoHf多层膜垂直磁各向异性及电输运性能的调控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aiyan1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5G的普及使人们在信息化道路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在综错复杂的信息网络中,对信息进行快速、稳定的存取成为了发展信息产业的关键。为了提高存储密度和存储稳定性,研究者们将目光投向了磁存储技术。其中,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PMA)的存储介质可避免小尺寸下带来的超顺磁效应,从而提高存储密度与存储稳定性。因此,在磁记录介质中实现具有较强且较宽可调范围的PMA特性是磁存储技术的核心之一。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体系有Co/贵金属体系和CoFeB体系,但其实现PMA特性的可调控范围均较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选择CoHf二元合金作为铁磁层,通过重金属Hf提高材料的自旋轨道耦合能,从而进一步促进PMA的产生。本研究以CoHf作为铁磁层,在Si(SiO2)衬底上制备了循环结构、三明治结构及复合循环结构三种系列薄膜,并详细探讨了退火温度、铁磁层厚度等因素对体系垂直磁各向异性及反常霍尔效应(Anomalous Hall effect,AHE)的影响规律。在[CoHf/Pd]3结构中,350℃退火态Ta/[CoHf(1.0 nm)/Pd]3/Pd结构薄膜具有最强的PMA特性,矩形度Mr/Ms=0.96,有效各向异性系数 Keff=4.31×106erg/cm3,矫顽力 Hc=366.5 Oe。与[Co/Pd]3 循环多层薄膜相比,[CoHf/Pd]3结构具有更强的PMA和更大的可调性。引入MgO层后,在Pd/CoHf/MgO三明治结构中,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有所下降,350℃退火态Ta/Pd/CoHf(3.5 nm)/MgO/Pd薄膜具有最强的PMA特性,此时薄膜的矩形度Mr/Ms=0.93,矫顽力Hc=645.5 Oe,有效各向异性系数Keff=8.67×105 erg/cm3,TEM分析得知薄膜中有Co7Hf硬磁相生成。此外,在输运测试中发现,当测量温度低于200 K时出现较强的拓扑霍尔效应的贡献,且随着测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着CoHf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以Pd/CoHf/MgO作为循环层,在[Pd/CoHf/MgO]3循环薄膜中,350℃退火态 Ta(4 nm)/[Pd(1.7 nm)/CoHf(3.0 nm)/MgO(1.5 nm)]3/Pd(1.7 nm)结构具有最强的PMA特性。薄膜的矩形度Mr/Ms=0.98,矫顽力Hc=480.6 Oe,有效各向异性系数Keff=3.89×105erg/cm3。更有意义的是,当CoHf层厚度增加至3.0 nm时,在室温下实现了拓扑霍尔效应,测量温度为300 K时,tCoHf=3.5 nm样品获得了最强的拓扑霍尔效应。本研究给出了三种不同结构CoHf多层膜垂直磁各向异性及霍尔效应的调控机制,为磁存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体系,有助于自旋器件的研发。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40 μm的AZ91D合金雾化球形粉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通过高能球磨、往复挤压和正挤压工艺制备了 xSW-CNTs/AZ91D(x=0wt%、0.5wt%、1.0wt%、1.5wt%)复合材料丝材,研究了 SW-CNTs含量对复合材料丝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和摩擦磨损机制。利用该丝材通过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ire arc additive manufa
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GNP)由于具有超高强度和优异的导热、导电性等特性,在与铜(Cu)及其合金复合制备的铜基复合材料(Copper Matrix Composites,CMCs)不仅有望能够保持Cu基体的导电性,同时能够实现GNP和Cu的协同强化作用,从而满足电子工业领域对高强高导材料的性能要求。然而,如何促进GNP的分散以及改善GNP与Cu之间的润湿性是目前
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电磁波,不仅影响了设备的运行,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轻量化且高性能的微波吸波材料对于控制电磁污染和保护人体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二维材料,Ti3C2Tx MXene独特的层状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天然缺陷和表面官能团使其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微波吸收材料,但其单介电损耗机制和窄吸收带宽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
气液两相混输泵叶顶间隙内的流动对泵的水力性能而言至关重要,较小的间隙能够改善泵的性能,而间隙过大容易导致泵性能下降、压力脉动增强、振动加剧,甚至影响其运行稳定性,因此开展气液两相混输泵叶顶间隙内部流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转速n为3500r/min、流量Q为36.6m3/h的气液两相三级混输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叶片宽度,得到了四种叶顶间隙方案:0mm、0.5mm、1.0mm、1.5mm,利用A
钢铁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高碳钢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工模具钢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与耐磨性,但日益严苛的工作环境要求其提高强度的同时增强抗弯能力,减少断裂失效,因此对于高碳钢的强韧化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T10钢片、铌粉、石墨粉、铁粉为原料,通过球磨混粉与冷压成型得到增强层,再与钢片进行原位热压烧结(1220℃ × 6 h)制备出NbC/Fe增强钢基层状复合材料,实现了颗粒富集的NbC硬
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时期的快速辐射演化使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迷惑不解,留下了古生物学界著名的达尔文"讨厌之谜"。被子植物(又称开花植物)的多样化是生命史上改变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事件之一,引起了昆虫、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早期鸟类和其他分支的多样化。介于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到六百五十万年前之间,被子植物快速辐射统治了白垩纪末许多陆地环境,并取代了裸子植物在陆地生物圈的主要地位。
期刊
随着当前设备、工艺和材料的快速更新,对于工程机械部件的精度、性能和服役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单一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需求。铜合金和合金钢复合结构因具备优异的低温韧性、耐腐蚀性和高强韧性,在船舶车辆、压力容器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然而,铜和钢之间线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相差较大,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两者的连接难度。使用焊接方式制备铜/钢复合结构,焊接接头中热影响区粗化和宏/微观裂纹将会严重降低力学
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的层片状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作为增强相在复合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关于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很多,然而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大,在金属材料中容易发生团聚,并不能充分发挥石墨烯的性能优势。当前发展的核壳结构因其特殊的包覆结构,同时兼具核心和外壳两者的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光子晶体、药物医疗、电化学储能等领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领域、军工领域、电子领域日新月异,钨铜复合材料作为应用于其关键部位的零件,为了使钨铜复合材料能够更好的应用在这些领域,而且应用于更加严苛的服役环境,对制备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钨铜复合材料有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钨铜复合材料,首先,根据钨铜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用于增强钨骨架性能的添加相,通过已有研究选择加入x wt.%ZrC或NbC(x=0.5,2.0,4.0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长距离油气运输越来越重要,但频繁发生的油气泄漏、输送管爆炸事故,使得油气运输的安全性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腐蚀开裂是引起油气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管道耐腐蚀性,人们曾试图采用纯不锈钢、钛合金等材料用于油气管道制备,但高昂的成本使得人们不得不另寻途径。钛-钢双金属复合管集钛、钢优点于一身,极好的解决了该问题,但钛与钢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过大,使得其难以熔焊对接。目前,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