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银行大连分行可疑账户反洗钱管控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的迅猛发展,不法分子利用多渠道金融工具进行非法转移的现象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反洗钱业务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利益,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银行反洗钱管理工作,并积极借鉴国际反洗钱法规与经验。同时,国务院颁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约束和限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论文以Z银行大连分行可疑账户的反洗钱管控为研究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从而有助于银行履行抵御外部风险的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论文首先从国内外反洗钱的严峻形势切入,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反洗钱与可疑账户的概念;介绍可疑账户的识别标准与反洗钱管理方法,以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其次,阐述Z银行大连分行可疑账户反洗钱管控现状。在介绍Z银行大连分行反洗钱管理架构、可疑账户概况及具体特征基础上,阐述可疑账户反洗钱管控五个具体措施。通过银行专家打分调研发现,Z银行大连分行可疑账户反洗钱管控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开户环节客户身份识别不准;异常交易信息拦截不及时;人工甄别存在偏差;高风险客户管控不到位;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在于:开户身份识别手段单一;系统功能不完善;可疑账户交易监测复杂;监督管理不力等。再次,论文提出完善Z银行大连分行可疑账户反洗钱管控策略,包括严控开户环节风险、提升监测效能、提高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强化高风险客户管理等策略。最后,论文从构建合规文化环境、提高技术支持保障以及加强反洗钱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实施保障措施。论文结合Z银行大连市分行可疑账户反洗钱管理现状,通过专家评价打分,指出影响可疑账户反洗钱风险的关键因素包括:开立账户前的客户身份确定因素;存量交易筛选因素;信息沟通性因素和客户风险等级因素。论文分别从开户前后和银行内外等不同视角提出具体对策建议,认为重点应该把控开户风险、强化客户预审;强化存量账户交易监测;强化可疑交易数据分析;加强高风险客户信息共享及落实主体责任等,从而有助于保证大连分行可疑账户反洗钱管控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全面性。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也不断丰富。尤其是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各地积极将本土文化资源纳入初中美术课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乌镇民居建筑作为地方美术资源纳入嘉兴地区初中美术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以美育人的教育价值,实现以文化人的人文素养。底蕴深厚的乌镇民居建筑作为江南水乡重要建筑之一,其建筑造型和构件都是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不但具有经济价值
学位
“新课标”明确要求:“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鉴赏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初中正是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深入学习的阶段,而音乐基础知识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前提,更应该着重考虑。因此研究初中音乐基础知识现状至关重要,但目前初中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改进初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初
学位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模仿,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中所倡导的项目式教学能够促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对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不足和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如何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于信
学位
为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质量,研究引入多模态教学理念,面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思政研究。研究基于多模态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思政设计模型与教学模式。研究将加速深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育人目标,为计算机类课程的思政研究提供新思路,并推动课程思政理念的学段下沉,与此同时,也将促进多模态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调查法,研究发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支撑力弱,具体体现在思政表达依据不明确、教学融合渠道
学位
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既促进了金融服务行业向深度和广度的迅速拓展,也使得洗钱这种金融犯罪行为更加隐蔽和复杂。为遏制猖獗的洗钱犯罪行为,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通过立法、加强监管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进行防范和打击。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范洗钱犯罪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践证明,除了加大技术投入和提升管理水平外,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商业银行实现反洗钱工作
学位
“教学做合一”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有关教育教学的方法论,是指导中国近代教育救国事业的先进理念,以其“教学做”关系的梳理,对当今中国教育变革仍具有教育意义。以“做”为核心,将“教学做合一”模式融入高中《哲学与文化》课中,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高中《哲学与文化》课教师实现课程目标、解决教学中“教”与“学”矛盾的有效途径。本选题的研究旨在促进“教学做合一”模式融进
学位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焕发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知觉和美感体验(1),由此可见国家对艺术课堂中情境教学运用的重视。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新课标中同样也提出在听赏和演唱等方面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引起对音乐的共鸣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
学位
学位
数字时代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关注培养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注重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对新旧知识进行意义联结,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满足社会当前对人才的新需求。如今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大多采取替代型教学策略,学习者的智力投入较少,这阻碍了深度学习的发生。因此,研究一种有利于提高学习者深度学习能力的教学流程十分必要。本文采
学位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这种方式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2020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一步修订,它强调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时期就是高中阶段,这也决定着高中生是否变为合格的数字公民。目前高中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创设、数字化资源管理以及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与创新上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因此如何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