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伦理视角下《地之国》的伦理困境和伦理身份解读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epnui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之国》是作家约瑟夫·奥尼尔经过七年努力创作出的一部作品。2008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中外文学研究者们对小说中的不同主题进行了解析,但从叙事伦理角度对小说伦理主题进行研究的却在少数。
  本篇论文基于詹姆斯·费伦的叙事伦理,融合了李定清对伦理关系的分类和聂珍钊提出的“斯芬克斯因子”和伦理身份的概念,搭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在故事层面,本文从小说中的人际关系和族裔关系两方面分析“被讲述者”的伦理。在“讲述者”的伦理分析中,本文分析了隐含作者对个人伦理身份和社会伦理结构的态度。
  本文发现,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故事中的主角汉斯面对婚姻中的不和谐、友谊中的别有居心和亲子关系中的疏远,分别做出了自己的伦理选择:重回婚姻承担责任、疏远恰克离开纽约,以及关心儿子以纪念母亲;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汉斯期盼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各种族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平等相处;此外,隐含作者奥尼尔在《地之国》叙述中,展现了“他者”自我伦理意识的觉醒,反思了“9·11事件”对个体和社会的长远影响。
  本文将李定清和聂珍钊的伦理观点融入费伦的叙事伦理理论中,在阐释小说伦理现象和人物的伦理选择的同时分析作家的伦理态度,为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伦理关系提供了参考,同时为研究当代社会伦理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学术论文的目的是报告学者最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而结论部分则是发现和结果集中展示之处。写好论文的结论部分能够让研究发现更好的为人熟知和接受,可以更快的建立学术权威。然而这一部分的写作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结论部分的研究通常从元话语或体裁分析的单一角度进行,且缺少专门针对理工类学校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部分写作的研究。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将自建语料库,结合Hyla
生态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当前国内的生态话语分析主要集中于生态环境类文本,忽视了非生态环境类文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新闻报道以其特有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引导着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但当前的研究中,鲜有将非生态环境类新闻报道与生态语言学结合起来的研究。  本研究选取英、汉各十篇国内外主流媒体通过网络发布的关于“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
学位
构思,作为任务完成中的关键一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有关构思的诸多实证研究大都探索有无构思及构思时间长短对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影响,很少关注学习者在构思时间内实际做了什么,进而解释学习者具体的构思行为与语言产出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本研究从概念图式构思策略的培训入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概念图的构思对大学英语写作语言表现的影响,旨在解决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
学位
幽默是情景喜剧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情景喜剧为幽默的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英国情景喜剧《IT狂人》自2006年开播以来,好评如潮,受到了广大英语爱好者的追捧,也因此成为当下流行的英式情景喜剧之一,其鲜明的语言特点对幽默研究极具价值。本文以该剧中的幽默性修辞格作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人物对话中包含幽默性修辞格的幽默效果,同
学位
威廉·福克纳不仅是20世纪美国文坛的重要作家,也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学者往往聚焦于其作品中意识流、现代主义特征、女性主义元素、南方传奇特点等。事实上,福克纳无论在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中,都对飞行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研究中并未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福克纳的飞行书写充斥着一种悲壮氛围,其中的飞行人物大多为悲剧式英雄,该文借助创伤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结合文
学位
中国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专有项是典籍中富有特色的文化象征。因此,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译者应该如何采取特定的翻译方法,以充分彰显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已经成为翻译过程中必须审视和思考的问题。因此,研究译者在翻译文化专有项时所选用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中国历史典籍的巅峰之作,《史记》历来是国内外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关注焦点。关于《史记》的研究,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问世
学位
语码转换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和语言变体混合在一个语篇中,从而产生对照效应的过程。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市14名印尼留学生的语码转换数据,揭示印尼语中语码转换的句法制约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语法范畴、语言模式和句法约束对语码转换的影响。本研究运用了等价和自由语素约束模型、矩阵语言框架模型与最简方案理论对语料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印尼语-汉语的语码转换片段共有159个,涵盖了名词、连词、动词、
学位
汉语普通话三声及三声变调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在有关外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声调产出的研究中,鲜有关于音系环境、韵律层级以及学习年限对汉语普通话三声习得的研究。本研究以端木三(2007)和黄伯荣&廖序东(2011)对汉语声调的研究分析,以及冯胜利(1996)和邝剑菁&王洪君(2006)对于韵律词及韵律层级相关研究的成果为理论基础,从GlobalTIMIT(L1_English)语料库中选取24位美国英语
学位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语言哲学,最先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哲学领域,是欧洲社会批判文化运动的成果之一,也是后结构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构”这一概念以“结构”为预设,是针对当时长时间处于统治地位的结构主义的反思与反叛,并以质疑与消解为主要特征,力图系统地颠覆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因而称之为“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翻译观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和文本的终极意义之说,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流动性和开放性,使
语体语法是从语体的角度看语法的交际功能和属性,因此和以往的文体、风格、语域研究都有很大不同。语体是“实现人类直接交际中最原始、最本质属性的语言手段和机制”,是一种用语言来调节交际中双方彼此之间关系和距离的机制和系统。关于语体语法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处在理论发展阶段,虽然已有关于语体语法的大量研究,但是结合实例向其他领域拓展仍有研究空间,这也是本文所要进行发展的部分。  在语体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