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责任条款的法哲学思想探究

来源 :吴逸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公平责任条款诞生至今三十年有余,学界围绕其法律性质、实践效果与正当性基础所产生的争议从未停歇。以什么样的法哲学思维去看待“公平责任”,如何去思考和检讨“公平责任”存在的正当性、必要性与可替代性,对《民法典》施行之后公平责任条款的适用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公平责任的功能本质上是将国家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义务部分转移至个体身上,以此弥补社会救济的制度性缺陷。现行公平责任条款不具备充分的正当性基础,与侵权法的法哲学基础亦存在明显冲突,应当考虑发展更多的社会性救济手段,将公平责任条款逐步替代。第一章节首先梳理公平责任条款的诞生与发展脉络,公平责任的概念可以一直追溯至1794年的《普鲁士民法典》,而我国的公平责任条款明显受到了1922年《苏俄民法典》的影响。公平责任条款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民法通则》原则性条款到《侵权责任法》原则性条款+规则性条款,再到《民法典》封闭式规则性条款的过程,适用范围逐渐限缩,指向性愈发明确。随后,对支持公平责任的有关法哲学基础主张展开介绍,包括分配正义主张、功利主义式社会和谐主张、道德直觉主义和报偿主义等理论,其中前两者说法支持者最多,代表性最强。本文第二章首先对公平责任条款在我国法律实践中的适用情况展开批评。从影响及其深远的2005年南京彭宇案,再到二审改判的2018年郑州劝烟猝死案,并综合过往裁判文书网的判例数据来看,公平责任条款在实践中存在自由心证难题、法律因果关系难题与法律适用统一难题,需要适用公平责任条款来处理的案件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尤以负面影响居多。同时,公平责任条款自身在立法上的问题更为根本。即使是现行《民法典》1186条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诸多改善,亦存在刚性条款适用僵化、现有公平责任条款群难以识别以及新型公平责任事由确立标准的缺失等问题。就上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第三章认为其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公平责任本身法哲学基础的薄弱,使得诸多推论难以自圆其说。公平责任就与侵权法的哲学基础——矫正正义理念相冲突,公平责任事件中不存在矫正正义的矫正对象——“过错”;其次,侵权法中的分配正义在适用内涵上同样无法与现有的公平责任内涵相匹配。而就社会福利论来说,意图依靠公平责任条款来挽回损失,可能反而会因为过程中的司法成本而导致不效率,其次存在更加能够满足社会福利论要求的社会损害分担模式,最后以侵犯无辜人利益与自由为代价的社会和谐状态,同样会因其背后的功利主义色彩饱受批判。第四章笔者试图为公平责任条款找到替代性制度规则的出路,以公平责任条款背后的社会法属性作为支点,体现了侵权法与社会法的制度衔接,论证公平责任条款是作为不完全的社会救济手段而存在,蕴含着被其它制度替代的可能性。就具备的制度展开来说,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是值得考虑的对象。随着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发展,对于损害的处理方式应当是多元化与福利化的,民事诉讼程序并不总是解决损害纠纷的最佳途径,应当积极尝试各类纠纷解决方式,探寻各类救济模式的互相配合与优化替代。
其他文献
源文本《TikTok Boom》以外国记者视角试图分析抖音APP的商业成功及其背后缘由,是一本具有翻译价值的商业分析类书籍。商业分析类书籍是信息型文本和商务文本。所选文本内容具有一定专业性,但面向的读者群体不仅限于专业人士。因此此类文本的翻译难点是,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中既要确保译文的专业性,又需考虑文本的可读性。围绕此翻译难点,笔者采用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表达和适应”(CEA)框架来指导翻译
学位
《民法典》的颁行是我国法治史上的重要时刻,在第533条情势变更规则中,首次将再交涉制度写入法律当中,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合同履行僵局问题,同时也将再交涉设置为情势变更情形的法定前置程序。再交涉制度的确定是国内外立法的趋势,我国民法典吸纳该规定,将会对情势变更原则具体适用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司法解释、法院指导案例的示范不足之处进行修正,使得情势变更原则能够更好地解决合同纠纷,甚至类推扩展到其他领
学位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互联网企业顺应时代的浪潮兴起,其中有一些企业找准时机拓展业务愈发强大,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各种原因走向衰落。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以及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从互联网领域进军制造业领域开始进行跨界经营。乐视是一家具有代表性的跨界经营互联网企业,作为我国第一家“盈利”上市的视频公司曾于2015年市值超过千亿元,而后又因资金紧张和管理混乱无力偿还欠款
学位
在日益加剧的人才竞争中,竞业限制制度作为规范人才竞争和保障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律制度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竞业限制案件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案情愈加复杂,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何认定劳动者是否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则成为竞业限制案件中极为关键且争议较大的问题。故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司法实践中认定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三方面困境,对认定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理论基础、实体要素、证据结
学位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此间涌现出阿里、腾讯、谷歌等巨型互联网平台。在这些互联网平台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被曝出恶意“封禁”、强制“二选一”等垄断问题。这些垄断行为不仅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健康市场秩序,也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1年初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的《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提出了将互联网平台认定为必需设施
学位
本文所讨论的居住权是指非房屋所有人因居住而使用他人住房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其用于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房屋用益关系。而我国民法典所确认的居住权也是从罗马法和大陆法系的相关内容中借鉴和发展而来的,具有明显的人役性特点。而居住权的属性存在债权和物权的争议,本文认为居住权应当为物权并可适用法律经济分析中相关财产法的理论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而由于居住权作为物权,其立法必须符合物权法定原则。因此从本质上分析,
学位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是指上市的母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在本地或境外资本市场公开招股上市。我国关于A股分拆上市制度相对空白,和国外相比实践案例不多,理论研究也较为滞后。2022年1月7日,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从政策上给分拆上市这一重组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上市公司对于A股分拆上市热情高涨,再加上分拆上市越来越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股权溢价的重要方式,因
学位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养老资源短缺、中青年人力资源匮乏以及劳动者未富先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超龄劳动者继续受聘参加劳动的现象愈发普遍,对于其中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群体来说,无论是因种种原因尚未满足缴费年限的要求,还是受限于身份问题从而根本无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在国家不断完善兜底性救助体系与养老保障体系的大的趋势和背景下,对该部分相对弱势群体的就业进行妥善安排,其意义与必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未
学位
“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所尊崇的对象,它的构型源于古人的直觉经验,“天”最初在甲骨文中表示人的头顶,之后由头顶义引申为天空义,最终被许慎阐发为至高无上义。这一观念的变化表明古人逐渐认识到“天”的地位比“人”的地位更高,且人需要仰仗天生活,“天”“人”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与《尔雅》的“天”所要表达的内涵相似。从《尔雅·释天》的内容来看,《尔雅》的“天”既有自然意义,又有人文内涵。《释天》前九章阐述的是自
学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公众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与公共管理价值得到极大提升,但也使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在当前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形势愈发严峻,既有的个人信息保护手段显得颇为乏力。为了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尝试运用行政公益诉讼手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1年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发布,其中的第70条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行政公益诉讼适用范围,在法律规范层面赋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