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硕士论文研究了两类椭圆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主要运用了基本的变分方法:山路引理,极小化原理等。本文首先考虑了一类p-Laplacian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其中Ω是RN(N≥3)中具有光滑边界的有界区域,p<q<p*。考虑V(x),P(x)满足如下条件:(V)V(x)∈L∞(Ω)且其次,我们考虑一类p-Laplacian型方程解的存在性问题:其中Ω是RN(N≥3)中具有光滑边界的有界区域。f:Ω×RN→R是一个Caratheodory泛函(即:对于每个s∈R,f(·,s)皆可测;对于几乎所有的x∈Ω,f(x,·)是连续函数)。分别在f满足:对于几乎所有的x∈Ω都成立。其中,v∈L∞(Ω)+,使得v(x)≤λ1,对于几乎所有的x∈Q都成立。v(x)<λ1关于x在某个正测度集成立。其中,η(x)∈L∞(Ω)+.η(x)≥A1,对于几乎所有的x∈Ω都成立;η(x)>λ1关于x在某个正测度集成立。及(f1)|f(x,t)|≤c1(1+|t|θ-1)t∈R,对于几乎所有的x∈Ω都成立。其中c1>0,θ∈(p,p*)(f3)存在ρ>0,使得:F(x,t)≥(λ1)/p│t│p,对于│t│≤p,x∈Q成立。其中,λ1是-Δpu=λ│u│p-2u的第一特征值,我们分别讨论了问题(1.2.2)非平凡正解的存在性及非平凡解的存在性。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我们回顾本文所讨论问题的背景、已有的结果及主要探讨的问题。第二章,我们介绍一些临界点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引理。第三章,运用集中紧性原理及山路引理到p-Laplacian方程,我们讨论了(1.2.1)的非平凡解的存在性。第四章,运用极小化原理到p-Laplacian型方程,我们分别讨论了(1.2.2)的非平凡正解及非平凡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