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汽车的发展,因为节能减排和提高安全性的需要,已经大量使用高强减薄的高性能钢材,以实现车重的降低和碰撞性能的提升。在高速碰撞时,汽车板要具有良好的溃缩吸能效应,也就是钢材需具有良好的塑性,即汽车钢板必须在提高强度同时还具有极佳的延伸率。一般来说,强度提高延伸率必然下降。因此,各国的努力目标是研制出既有高的强度同时兼有良好塑性的AHSS。本文以DP780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相变仪,研究了 DP780钢的静态CCT曲线、CHT曲线。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在盐浴炉中对DP780钢进行连续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DP780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利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对DP780钢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合DP780钢的CHT曲线和盐浴炉的升温速率,得到了本实验条件下DP780钢的Ac1、Ac3点分别为720℃、890℃。采用盐浴炉模拟连续退火工艺,在910℃的盐浴炉加热15 s奥氏体化后,用温度分别为700℃、650℃、630℃和600℃的低温预冷炉冷却不同的时间(5 s~30s)或者在空气中冷却不同的时间(15 s~45 s),使试样冷却到两相区进行先共析铁素体的转变,然后水淬。研究预冷段的冷却速率和冷却时间对DP780冷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盐浴炉加热速率快,为奥氏体形核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同时增加奥氏体的形核率且通过短时保温防止奥氏体粗化,能够有效地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为细小的先共析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双相组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或冷却时间的增加,奥氏体向先共析铁素体转变量多,未转变的奥氏体量少,水淬快速冷后马氏体的量少。故实验钢的抗拉强度呈下降的趋势、延伸率有增加的趋势。在低温炉预冷的工艺中630℃×20s、630℃×15s、600℃×10s和空冷25 s的工艺下,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了最佳,抗拉强度分别为1054 MPa、1045 MPa、1029 MPa 和 1007 MPa,延伸率分别为 13.7%、13.0%、13.8%和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