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一直是机加工领域的难题之一,不仅刀具磨损快,而且加工质量不易控制。随着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以液氮为切削介质的超低温切削技术近年来又受到了广泛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一直是机加工领域的难题之一,不仅刀具磨损快,而且加工质量不易控制。随着现代切削技术的发展,以液氮为切削介质的超低温切削技术近年来又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设计温度可控的超低温加工冷却系统的基础上,以TC4钛合金和35CrMnSiA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液氮及变温度氮气射流冷却下的难加工材料超低温切削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超低温切削冷却系统研究现状及试验需求,设计了采用液氮作为冷却介质的超低温加工冷却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液氮和常温氮气的混和比例的控制,可实现对切削区喷射液氮或-196℃~常温的低温氮气射流。(2)进行了TC4钛合金和35CrMnSiA高强度钢的铣削基础试验,研究了切削速度和射流温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利用半人工热电偶法对液氮超低温铣削TC4钛合金进行了切削温度测试与分析。(3)通过对TC4钛合金和35CrMnSiA高强度钢的正交切削试验,研究了射流温度和切削速度对切屑宏观形态的影响,并从切屑的截面金相组织、切屑的锯齿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切削速度和射流温度对切屑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4)进行了铣削TC4钛合金和35CrMnSiA高强度钢的超低温铣削试验,从表面粗糙度、表面层显微硬度、表面层金相组织等方面分析了射流温度和切削速度等参数对已加工表面完整性的作用规律。(5)根据超低温大进给铣削TC4钛合金时的刀具磨损特征,拟定了相应的刀具磨钝判别标准,进而对比分析了液氮冷却和干切削条件下的刀具耐用度,并对刀具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学生合作性学习,这是目前许多国家较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它特别强调教学动态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语文课程标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其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合作学习一方面变革传统师传生受的单向式教学
荧光粉主要应用于两大领域:照明和显示。近年来,随着这两个领域的技术升级,开发性能更好的荧光粉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的稀土荧光粉中,磷酸盐是一种性质十分优良的基质材料
【摘要】通过选项、问卷、上课和理论考试,分析学生对武术模块教学的喜爱程度,对教师上课的满意程度,以及寻找有效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要关心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要通过观看录像、欣赏比赛、了解规则、呈现运动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愿望;通过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模仿比较、重复练习、技术运用、创造性学习来拓展兴趣;通过激发动机、师生探究、优化组合、自主学练、个性学习、个性化评价来体验成功。不但要对全体学
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光栅与光纤方向耦合器组成的光学梳状滤波器的理论模型, 详细地分析了该滤波器的输出特性, 由传输矩阵法推导出了当光纤光栅为均匀Bragg光栅时, 该模型输出
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国防等诸多领域。然而在大力发展核能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核废料。目前国内外认为最为可行的处置措施是深地质处
评价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使之得以保存必须研究文化的真正根基,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孕育的智慧和精神,都是以古象雄王国和苯教为根基得以发展的。基于藏区长期政教合一的特殊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福祉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在耕地、淡水、劳动力等资源约束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实现生产要素粗放投入向资源配置优化合理转变,进而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安徽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突出,粮食播种面积、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但单位面积产出水平仅居全国第19位。因此,明晰安徽省粮食生产现状,定量测算粮食生产效率,
时间和空间作为文学文本重要的组成要素,在文学研究中并非一直受到同等重视,这从莱辛关于诗画的划分可见一斑。随着自然科学对时间和空间的研究,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分离的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