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第一产程胎膜破裂前、后产道微生物的演变,完善“产道微生态转移”技术的适用条件;并优化“产道微生态转移体”(Birth-canal Microecology Transporter,BMT)的制备参数,为后续研究中新型转移体的高效可行性提供试验支持。方法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生命科学伦理委员会及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在研究开始前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第一产程胎膜破裂前、后产道微生物的演变,完善“产道微生态转移”技术的适用条件;并优化“产道微生态转移体”(Birth-canal Microecology Transporter,BMT)的制备参数,为后续研究中新型转移体的高效可行性提供试验支持。方法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生命科学伦理委员会及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在研究开始前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产科符合入选标准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4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组30人,剖宫产分娩组18人。遵循临床对照试验设计原则,收集研究对象入院产检时产道微生物样本作为对照组(NC组),将试验组即剖宫产分娩组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于术前完成新型蚕丝“产道微生态转移体”转移试验(M组);同时进行顺产组孕妇在第一产程中胎膜破裂3分钟内的产道微生物样本(T组)的采集。所有样本冻存于-80℃冰箱。采用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样本基因组DNA,以16S rRNA基因(16S r DNA)的特异引物PCR扩增其V3-V4区,产物经定量、纯化后进行建库、上机测序、序列比对,并利用Mothur、Lefse和Metastats等软件进行物种注释、菌群构成及多样性分析,采用两样本Welch`s t-test及ANOSIM(Analysis of Similarities,相似性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1.研究共收集96例样本,经DNA提取、测序、数据处理均为合格样本,无一脱落。所有样本经物种注释、分类,最终得到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操作分类单元)数量为270-589不等。2.物种稀释曲线显示,样本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深度足以覆盖所有类群。OTU分析表明,各组样本微生物在目、科、属水平均以乳杆菌群为优势主导菌。3.胎膜破裂前、后样本微生物在门、纲、目、科、属各水平的菌群构成均相似,且属、种水平物种丰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45-70组在目、科、属水平的菌群构成与对照组最相似,且转移体负载属水平的微生物以乳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及中性菌的丰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的加德纳菌、阿托波氏菌为代表的有害菌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从α多样性分析来看,破膜前、后两组样本的α多样性指数在数值上接近;试验组中M45-70组的α多样性指数较其它试验组与NC组更为接近。经统计学检验,上述各组微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分布均匀度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以β多样性分析来看,破膜前、后两组样本微生物的组间Unifrac距离接近于零,Unifrac距离中位线亦接近;试验组中M45-70组样本Unifrac距离的中位线与NC组更为接近。经统计学检验,上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产道微生态转移”技术的适用范围不局限于发生胎膜破裂者。2.“产道微生态转移体”制备参数优化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发生胎膜破裂的择期剖宫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完全具有论证意义。3.新型蚕丝材质的“微生态转移体”可实现产道原生态转移,且在0.45%的低渗盐溶液中浸润70%的参数条件下吸附微生物的多样性最优。4.新型“产道微生态转移体”可高效、安全地应用于“产道微生态转移”技术,为剖宫产新生儿修复代间传递的共生菌群。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1+1)维双离散变量模型的分解与可积性问题,以及连续的孤子方程和离散的孤子方程之间的内蕴关系。详细讨论了四个离散的特征值问题,经过Lax对的非线性化手续,分别得到了相应的可积辛映射和守恒积分;然后利用相容性,分别得到与AKNS模型、KN模型相联系的带两个离散变量的可积模型;进而将相应的流拉直,并获得在Abel-Jaccobi坐标下的这两个带离散变量的可积模型的显式解。 另外,文
本论文由4部分内容组成。(1)大鼠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中再生肝上调表达基因的克隆与分析;(2)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cDNA文库构建;(3)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中再生肝特异表达全长cDNA的克隆;(4)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中肝再生的不同时相与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检测。 肝脏是哺乳动物体中唯一能再生的器官。1931年Higgins和Anderson建立的一次性大鼠大部分肝切除提供了研究肝再生的
对光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及对光及电磁波的操控,一直是人们梦寐追逐的目标,也是科技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课题。随着工艺技术的长足进步,人们可以制造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具有任意形状或图案的金属周期结构。当电磁波与这些具有亚波长尺寸的金属周期结构发生作用时,出现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效应,例如metamaterials(即电磁超介质)和表面等离子体。“电磁超介质”是通过周期排列某种几何结构单元获得的具有自然媒质
本文讨论广义IMBq方程广义Benney-Luke方程和广义双耗散方程的Cauchy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研究这些Cauchy问题解的整体存在性,唯一性和正则性,并给出解发生爆破的充分条件。对广义IMBq方程及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在小初值的情形下,研究解的渐近性和衰减性。 1844年Scott Russell在[56]中对孤立水波进行了探讨,指出这种波不能用线性模型描述,促使人们对描述流
突触是神经细胞相互联系、流通信息的重要场所,在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信号传导的敏感性,神经元受体以及其它参与信号传导的蛋白精确的集中在神经递质释放的周围。同时在突触发生过程中,突触处所形成的特殊蛋白膜,如突触后膜的PSD(postsynaptic density membrane)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胞内膜蛋白具有组成突触结构、稳定信号传导、维持突触结构稳定的重要作用。Dys
我国家事程序正在从普通民事程序中分离。家事审判实行职权探知主义已系共识,但裁判资料的形成与事实调查权的具体配置,却仍处于理论盲区、制度空白、实务混乱的状态。"当事人权"作为分析工具,既可以从理论上区分中国以诉讼体制定义的诉讼模式论与大陆法系诉讼结构模式论下的辩论主义和职权主义,又可以从制度上厘清家事审判在职权主义原则下法官特有的事实调查权和当事人协助义务,与普通民事诉讼在辩论主义原则下的当事人自治
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法官调查取证权,无论在实体正义还是程序正义的维度都存在严重缺陷。比较法考察可以发现,德日法上对于事实和证据由谁提出的问题,在辩论主义等程序原理下作了不同的安排,而且法官的证据调查权与当事人的证据收集(取证)权是分离的(对此可以称之为分离原则)。相较于德日,我国调查取证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既包括事实调查权、证据调查权,又包括证据收集权,并以后者为核心。这种特殊性源于历史进程中国家治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发动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减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由叶片振动引起的较高动应力是叶片高周疲劳的主要原因。实验和研究表明通过附加干摩擦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叶片振动。叶冠阻尼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干摩擦阻尼结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涡轮叶片减振。目前针对叶冠阻尼器碰摩动力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动力学模型、干摩擦接触模型和求解非线性系
本论文围绕流形的分析性质与拓扑性质,系统地研究了f-Laplacian的特征值估计与几类流形的刚性问题,主要结果如下:*第一,给出了加权流形上f-Laplacian第一特征值入1的一致下界.在N-Bakry-Emery Ricci曲率RicfN≥K(K∈R)时,该下界的结果不但覆盖了传统的Laplace算子第一特征值的现有结论(只需取N=0),而且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空间——N-quasi-Einst
本文研究了在无确认机制下,传输延迟和丢包同时存在的网络控制系统.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有限的通信资源,本文采用了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相结合的方案.首先,研究了传感器―控制器通道存在传输延迟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利用混杂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出合适的事件触发条件,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同时也保证了相邻两次事件间间隔存在严格正的下界,从而避免了Zeno现象.其次,研究了传感器―控制器和控制器―执行器通道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