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促进秦腔名剧经典化研究 ——以《火焰驹》《三滴血》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焰驹》《三滴血》被赞誉为秦腔经典名剧。经典的建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经典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火焰驹》《三滴血》依然能够保持发展态势和经典地位的现象,是个值得追寻的问题。这里,笔者从戏曲电影促进秦腔名剧经典化进程的角度,探讨《火焰驹》《三滴血》作为经典的建构。戏曲电影是对秦腔剧目进行的“现代化”和“电影化”处理。电影的演绎模式适应了当代人的娱乐需求,稳固了剧目的经典地位,深化、扩展了剧目的代际传承。首先,文章论证戏曲电影选择剧目《火焰驹》《三滴血》作为电影拍摄剧目的意义,分析戏曲电影以新的传播方式扩大秦腔名剧影响力的价值。其次,文章从戏曲电影的银幕改编和镜头分析两方面,具体以电影的筹备、改编、制作、呈现等为论述内容,研究戏曲电影促进秦腔名剧经典化的展现。最后,文章从泛影像传播与经典传承的角度出发,以戏曲电影激发电影衍生品出版和戏曲电影作为珍贵影像资料为内容,论证戏曲电影促进秦腔名剧经典化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开元、天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充满传奇的帝王情爱和沉浮俯仰的盛衰之变使其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重要话题。而南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前代的优秀创作使得南宋诗人对这一题材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在诗歌中不断吟咏、追忆、反思开元、天宝时期的盛衰变化。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四章对南宋诗歌中开天兴衰书写进行梳理与探讨。第一章简单介绍南宋以前的诗歌中对于开元、天宝时代的书写。首先是经历了历史巨
清代杜詩學文獻厚積薄發,注杜名家(5出。目前學界對清代杜詩學的研究依然遠未窮盡,在名家光環的掩映下還有一大批注本等待着被發掘,范廷謀(1659—1734?)的《杜詩直解》(以下簡稱《直解》)就是其中一部。此書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見整理,研究成果也較爲零散,因而不被世人知曉。事實上該書注釋簡潔,解詩獨出機杼,具有較大的杜詩學研究價值,故本文以國家圖書館所藏《杜詩直解》爲底本,在點校整理的基礎上對文本内
《风俗通义》约成书于政局动荡的东汉末年,是一部记述汉代社会风俗历史的重要著作。应劭在著述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儒学典籍,尤其是对《诗》的引用,数量可观。这是由经学在汉代的正统地位,以及《诗》在经学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应劭在著《风俗通义》之时,本着“辨风正俗”的宗旨,大量引用了《诗》中的经典文本来支撑写作。这些引《诗》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特色。形式上,或以“《诗》云”“《诗》曰”“《诗》说”等词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迄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历时近二百年。相比西汉,社会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在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普遍崇尚博学之风,学术氛围浓厚。这一时期的学术,上受西汉经学的影响,下为魏晋玄学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这一时期的士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勤于著述,是东汉学术传承与兴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内容不仅包含经学、史学、文学,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职
戏作词,即题序中标明“戏作”的词,始自北宋中期苏轼、王齐愈、黄庭坚等人。王国维曰:“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戏作词虽题为“戏”,并非皆为游戏之作,词人亦在其中寄寓深意。现存北宋戏作词37首,南宋戏作词172首,南宋是北宋的近乎5倍。南宋是宋代戏作词创作的高峰时期,戏作词内容、情感等诸方面在南宋也有较大突破与发展。本文以南宋戏作词为
刘禹锡和柳宗元乃是中唐贬谪诗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拥有部分极为相似的人生经历和贬谪遭遇。刘柳作为两位北方诗人,在来到陌生的南国后,面对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都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刘柳的性格与经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南国风貌的认知和描绘,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特点:刘禹锡倾向于听觉表现,创作了许多别具一格的风俗诗;柳宗元倾向于视觉表现,留下了系列颇具盛名的山水诗篇。这两种南国书写
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代表作家,他所开创的“两部分小说”、“劳改营文学”等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篇小说《第一圈》是索氏的劳改营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关押在特种监狱“玛尔非诺”的工程师囚犯们三天内的境遇。这部作品是索尔仁尼琴对话性试验的代表作品,他在小说中创造性地运用复调、互文等手法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对话性的特征,这种特征相比于目前较多的关于索氏作品思想内涵研究、政治理念研究更有价
[db: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建造以纪念革命为主题的纪念性景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烈士、呼吁和平。同时,革命文化记忆的储存和传播也需要一些不同的媒介来完成,以全新的叙事还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历程,是开展党史学习、增进民族情感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得以筹备建立,在当前不仅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当前传播延安精神的宣传
陶斝是黄河中游龙山时代最为典型的器物之一。现阶段考古发掘材料表明,黄河流域的陶斝最早出现于庙底沟二期文化并贯穿整个龙山时代,其下限已进入夏纪年。本文在总结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黄河中游地区陶斝的外部形态特征为分类标准构建新的分类体系,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将陶斝分为釜形斝、罐型斝、盆形斝三大类,每类之下又细分为亚类、小类,各类陶斝拥有不尽相同的演变特点,可分别代表独立的演变序列。在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