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环境影响着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客体、内容、方法和过程,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建设需要正确的原则,科学的方法途径,完善的制度保障,并在社会环境建设、家庭环境建设及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出努力。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学者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理论进行概述,列举了论文所用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第一章生态文明教育需要适宜环境。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而进行的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发展及各种生态活动开展后而出现的所有因素因素的总称。以物质和精神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生态文明教育物质环境和生态文明教育精神环境;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生态文明教育历史环境和生态文明教育现实环境;以环境发生作用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生态文明教育积极环境和生态文明教育消极环境;以地域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以空间范围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生态文明教育宏观环境和生态文明教育微观环境。同时,教育环境会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客体、内容、方法及过程,总之生态文明教育离不开适宜的教育环境。第二章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建设的前提。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建设需要正确的原则:坚持党性原创、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结构要素:建设良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宏观环境、建设良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微观环境;完善的制度保障:政治制度保障、经济制度保障、文化制度保障以及法律制度保障。第三章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建设的途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建设、家庭环境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主要涵盖社会大环境建设、社区环境建设与大众传媒环境建设。家庭环境对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特殊效应,当前生态文明教育家庭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应采取相应方法改善。积极建设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