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责任机制:村民自治制度研究的一个视角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基层治理模式一直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引入村委会责任机制的分析框架来解释目前我国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从权责划分、履行监督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对我国村民自治中村党组织、乡镇政府、村民三者与村委会的权力关系进行了解析。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成文制度安排对村委会、乡镇政府以及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但总体上还是符合村民自治“民主”和“自治”的内在价值的。目前我国村委会责任机制的现实制度安排相对于成文制度安排产生了较大的偏离,本文重点关注现实制度安排中制度偏离的特征和趋势,对两种制度安排进行了比对。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制度安排产生偏离的原因。本文认为,由于受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离,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进行制度变迁的初衷。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最后提出了规范权力角色定位,设置权威裁判机制等解决途径。
其他文献
由于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并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考科目,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注重这一课程的学习,老师教的没意思,也就不愿意为它多花心思,其实提高这一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不只是肤浅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大多具有理论性、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疲劳、厌倦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老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多关注社会热点,尽量把社会热点巧妙地引进思品课堂,对于打破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起很好的积极作用。以下就社会热点与思品教学结合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巧用社会热点构架思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产生良好的情绪,情绪好,脑子灵,脑子灵则反应快,这才能较好地理解、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而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使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积极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圆满而  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揭开科学家成长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着  广泛的兴趣爱好,而这些兴趣爱好正是他们走上科学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源动力。  然而,由于思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教学”这是我们推崇的教学理念,这必然要从提高学生预习效果开始.为此,针对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内容的教学,笔者做了一定的探索,力求通过“预习航标
幼儿道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由于其具有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可塑性大等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从幼儿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家、园、社会一起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作为幼儿一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
摘要:本文依据中学德育课程,详细的介绍了学生中学阶段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各种途径。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德育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影下,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突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即学生德性的生长过程。《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
青少年是人成長的关键期,他们渴望成熟,希望长大,但又易冲动,自控能力非常差,个别学生因为网络的诱惑而荒废学业。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伤害,引发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当前,不少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上网问题极力反对,但现实的世界我们无法将网络与他们隔离开来。网络安全问题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涉及道德和法律的层面。青少年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人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着未来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我们必
期刊
政务微博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高层政府的重视。但是数据显示,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政务微博在政府组织中的采纳差异十分明显。因此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政府
田宝华局长在“道德课堂”推进会上曾讲到:“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是生活,同样也  离不开道德。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学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课  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而道德缺失的课堂却很容易使教学转化为一种机  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疲惫、厌烦、焦虑  等感受。长此以往,必将扼杀师生鲜活的生命形式,恶化他们的生存状态
期刊